諸葛亮為什麼能說服孫權聯合抵抗曹操呢 而不是孫權勸說諸葛亮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為什麼能說服孫權聯合抵抗曹操呢 而不是孫權勸說諸葛亮呢

還不知道:諸葛亮為何能說服孫權聯合抗曹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蜀漢的立過之道,不僅只是劉備的「以人為本」,諸葛亮當初的反抗暴力,匡扶正義的志向也是劉備最終能夠立足西南的重要原因,在曹操重兵追擊之下,諸葛亮又是怎樣匡扶正義,反抗暴力的的正義來說服東吳孫權,聯合康操的呢?

荊州劉琮投降曹操之後,劉備被迫逃亡,期間,背後不僅有曹操的五千追兵,揚州軍閥孫權手下的魯肅也在追劉備,因為荊州和揚州是唇亡齒寒的關係,荊州落入了曹操手中後,揚州也即將面臨曹操大兵壓境,所以孫權感到壓力很大,就派魯迅出使荊州,聯絡劉備,想要尋求一個合作的機會。

魯肅一路快馬加鞭,追上了劉備,經雙方交談之後,一拍即合。劉備當機立斷,派諸葛亮全權代表自己出使江東,跟著魯肅去面見孫權。

其實,當時的孫權心裡還是很猶豫,不知到底是該投降曹操,還反抗曹操,還沒有決定,得知諸葛亮來了以後,心裡面就開始犯嘀咕。心想,諸葛亮是劉備的人肯定會為主子劉備的利益考慮,勸自己反抗曹操,把自己當炮灰,所以提高了警惕,時刻提醒自己不能上了諸葛亮的當。

可沒想到,諸葛亮根本不勸孫權抵抗曹操,反而勸孫權投降曹操。諸葛亮對孫權說,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如今又佔領了荊州,根本無人能敵過他,所以勸孫權要趁早投降,千萬別猶豫。當時孫權覺得很奇怪,不解諸葛亮為何不勸自己抵抗,反而勸自己投降,而劉備為什麼不投降呢。

諸葛亮笑著說「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當年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就剩下齊國一個叫田橫的諸侯,和500部下死守在一個小島上。

當時劉邦規勸田橫趕緊投降,然後給他封侯拜相,這樣自己既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大任,而且也用不勞煩自己老是派兵攻打田橫。可田橫左思右想之後,覺得義不受辱沒,抹脖子就自殺掉。田橫一死,他手下的500個人也集體自殺,非常壯烈,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橫五百士的故事。

諸葛亮表示,田橫只是區區一個齊國的壯士,尚且懂得不能投降,義不受辱的道理,更何況劉備呼。劉備以仁義道德反抗強暴,拯救百姓,要麼成功要麼死,絕對不會投降。孫權聽後熱血沸騰,當場表示不能坐以待斃,也要抵抗曹操,然後向諸葛亮討教了抵抗曹操的辦法。

諸葛亮聲稱,曹操只是表象上的強大,其有三大弱點。第一,曹操遠道而來,來到揚州之時肯定是強弩之末了。其二,曹軍是北方人,不習水站,到南方來打仗,簡直就是來找打。其三,荊州人為形勢所迫,才不得已投降了曹操,表面是服了,可內心卻不服。所以,這對於曹操來講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爆炸。只要孫權能夠利用好這一點,那勝算非常大。孫權聽完後當即拍板,決定聯合劉備抵抗曹操。

為什麼諸葛亮能夠說服孫權呢?有很多學者分析,說是因為諸葛亮口才好,用了激將法,而孫權被擊了,所以就能說服他。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還沒有說到關鍵。孫權手下文武大臣人才濟濟,口才也很好,為何都沒能說服孫權呢?

孫權當時的手下,無論是投降派還是抵抗版,都在用利益來說服孫權投降,比如曹操有何好處,不投降曹操又有何好處,爭執不下,所以孫權一直在權衡利弊,拿不定一個主意。而諸葛亮沒有單純用利益來說服孫權,之所以他能說服孫權,關鍵是「曉之以義,動之以利」。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不論利害,不論得失,不論成敗,只論大是大非。道義是排在第一位的,利益才是第二。所以,諸葛亮先曉之以義,他告訴孫權,曹操以詐術和武力來奪取天下,而反抗強暴者,這是道之所在,義不容辭,根本沒有商量的餘地。

所以,哪怕劉備力量再弱小,他也要反抗到底,除死方休。也正是這一番道義激動了孫權,決定抗曹。之後,諸葛亮再動之以利,給孫權分析曹軍外強中乾,抗曹的勝算很大,因此打消了孫權的後顧之憂。

從這件事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漢末三大勢力的立國之道各不相同。曹操的立國之道靠的是詐術與武力,孫權的立國之道是利益,而劉備的立國之道是仁義。劉備在其中最為弱小,卻能夠在夾縫中生存下來走向成功,自有其獨到之處。

最後,在諸葛亮的撮合之下,孫劉聯軍在赤壁以少勝多打敗曹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之後,劉備迅速佔領荊州,實現了隆中對的第一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