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建安時期最卓越的大文豪,關於曹操求賢若渴、曹植才高八斗的典故和傳說不勝枚舉。其實大陰謀家、政治家曹丕的文學造詣也很高,而且和父親一樣,曹丕也是個愛才、惜才之人。
曹操曾造銅雀台,台高十丈,有屋百餘間。這樣恢弘的銅雀台絕非為「鎖二喬」而建,而是專供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瑒、劉楨)等文人名士活動聚會所用。當時的著名文人墨客常聚集在銅雀台,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慷慨任氣,抒發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閔時悼亂,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悲慘生活,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當時處於漢獻帝劉協建安年間,故後世稱其為建安文學,銅雀台則成為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魏晉時期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個性解放,行為放蕩不羈,不受世俗羈絆,有點像民國時期的思想新潮,可能每逢亂世,總要來這麼一波吧。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自然也常做客銅雀台,與曹氏父子感情甚篤。王粲就是一個思想解放的怪才,他有一個有趣的愛好——學驢叫。王粲每當聽到驢叫都十分開心、興奮,繼而文思泉湧,佳作不斷。他還經常在文人雅士前學驢叫,學得那是惟妙惟肖,每每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待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王粲隨曹操征討東吳,次年春,病死與歸途。消息傳來,整個建安文壇悲痛不已。葬禮後,曹丕在王粲墳前,呼籲說:「仲宣(王粲的字)平日愛聽驢叫,讓我們用驢叫送他入土為安吧。」然後,帶頭學起了驢叫,其他賓客亦紛紛響應。以曹家的地位,曹丕能在王粲墳前學驢叫,足見其愛才之心可與其父匹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