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亂世,著名將領輩出。
曹操是一代梟雄,他手下自然著名將領如雲。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五個,即我們所熟知的「五子良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於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徐晃。
在這五子良將中,張遼當之無愧地名列第一。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他曾先後追隨丁原、董卓、呂布等割據軍閥。當呂布被曹操戰敗身死後,張遼就歸順了曹操,成為曹操帳下大將,南征北戰,出死入生,戰功纍纍。
在長達2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張遼攻無不克,守無不固。其最巔峰的一戰當屬於對戰孫權的合肥之戰。在這場敵眾我寡的戰役中,張遼率800精兵打殘孫權10萬大軍,還差點活捉孫權,寫下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又以以少勝多的戰例。
安徽合肥,是曹魏政權位於東南方的一座重要城池,與孫吳政權接壤。孫權如果要對曹魏開展北伐,必須要經過合肥。因此,合肥對曹魏和孫吳,都相當重要。曹操名劉馥在此經營多年,修建城壘以加強守備。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慘敗後,派張遼、李典、樂進率7000千餘人駐合肥,防止孫權趁虛而入。僅在一個城池就部署了五子良將中的三名,由此可見曹操對合肥的看重。
公元215年,曹操率主力部隊西征張魯。就在這時候,孫權逮住機會北伐。他親自率領10萬大軍北上圍攻合肥,打算一舉攻克。
此前,曹操在西征張魯時,就派人送了一封信到合肥,上寫「賊至乃發」。因此,當孫權大軍兵臨城下之際,張遼等人才打開這封信。只見信中寫道:「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意思是說,若孫權大軍來到,張遼、李典出城迎戰,樂進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出戰。
當時,合肥守軍只有7000人,孫權大軍卻有10萬人之眾,實力懸殊,這場仗怎麼打?所以大家都對曹操的指示表示疑惑。
戰與不戰都是兩難。如果按照曹操指示,出城與孫權大軍決戰,無疑是以卵擊石。如果堅守不出,坐等援軍,估計援軍到達之前,城池就已被攻破。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張遼站了出來。他慷慨激昂地說:「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足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張遼之意,是趁孫權軍隊尚未完成集結之際,主動出擊,挫折敵人的氣勢,以攻代守。
這無疑是一個相當冒險的辦法。大家心中頗有懷疑。沒想到的是,素來與張遼有隔閡的李典,在這危急時刻,站出來支持張遼。他說::「此國家大事,既然將軍主意已定,奮不顧身,吾等能以小私而捨棄大義乎?」
在李典等人的支持下,張遼連夜徵集了800名勇猛的士兵,凌晨時分殺出城門,像餓虎撲羊一般殺向孫權陣地。
孫權這次北伐,本以為穩操勝券,合肥指日可待。他萬萬沒有料到張遼敢主動出擊,一下子被打得措手不及。張遼披甲持戟,銳不可當,率領800精銳在孫權大軍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一直殺到中午,才休戰回城。
這場血戰,張遼斬殺孫權軍隊數十人,還殺掉兩名敵將。孫權見人心惶惶,只好撤退。
在那以後,孫權圍攻合肥10多天,一無所獲,只好下令撤軍。張遼獲悉後,率軍趁勢攻擊,混亂之中差點將孫權活捉。孫吳著名將領陳武奮力迎戰,不幸戰死。
孫權不是一個平庸之輩。當年,他在赤壁之戰中聯手劉備,擊敗曹操,上演了一段傳奇故事。曹操都很佩服孫權,稱:「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次在合肥之戰中以10萬大軍,卻被張遼800餘人吊打,成了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夢魘和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