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不接受周瑜和呂范的建議,而聽從了魯肅的建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為什麼不接受周瑜和呂范的建議,而聽從了魯肅的建議?

說到孫權,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孫權把荊州的南郡劃給劉備,又推舉他為荊州刺史,這等於是承認了劉備的獨立諸侯地位,後人把這一段歷史總結為「劉備借荊州」。但劉備提出向孫權借荊州的時候,東吳的大臣們是反對的,尤其是有兩個重量級的人物,周瑜和呂范。周瑜認為,劉備是當世梟雄,關羽張飛是熊虎之將,給他們土地,讓他們三人聚集在一起,等於是蛟龍有了雲雨,將來恐怕就難制服了。劉備到了京口向孫權借荊州,呂范建議將他扣留。不過,魯肅卻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曹操的力量仍然是很強大,孫將軍(權)您雖然是英明神武,但荊州人還沒有享受到您的恩德,應該將土地借給劉備。這等於是為曹操多樹立了一個敵人,為自己多交了一個盟友,是上策。孫權聽從了魯肅的建議。

從事後孫權的一系列言語來看,他是有所懊悔的。如江陵之戰前對呂范說,我如果早聽了你的話,就不會有今天這番操勞了;評價魯肅更是直截了當,說勸他「借土地給劉備,是其一短」。

那麼,孫權當時為什麼不接受周瑜和呂范的建議,而聽從了魯肅的建議了呢?

魯肅首倡抗拒曹操,正得孫權信任

赤壁大戰之前,孫權召開過一次會議,議論戰降之策。以張昭為代表的一班文臣都主張迎接(投降)曹操,只有魯肅一言不發。魯肅單獨對孫權說,這些人是在誤導您!像我們這些人投降了曹操,都可以得到一官半職,將軍您投降曹操,曹操會怎樣安置您呢?孫權本來就有抗擊曹操的意思,經魯肅這樣一說,就更加覺得事態嚴重。魯肅接著建議孫權從鄱陽前線將周瑜召回。周瑜回來後,力主抗曹,並率軍在赤壁打敗曹操。

對於這次會議,孫權的看法是:眾大臣所持的議論,讓他大失所望,只有魯肅的看法,才是安基立本的道理。這被稱作是孫權的一件快事。在此之前,魯肅還向孫權建議,「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的戰略構想,也被孫權稱之為快事一件。赤壁之戰後,魯肅從前線先回來,孫權讓後方的官員都出來迎接,給了他最高的禮遇,可見對魯肅的特別看重。可以認為,在這段時間,在戰略謀劃或者是大政方針方面,孫權更看重的是魯肅的意見。而從另一個方面看,周瑜的話更像是局限於戰術方面,尤其是呂范,更像是就事論事。

孫權覺得自己還無力單獨和曹操對抗

孫權為什麼會看重魯肅的意見呢?應該說,魯肅的話更符合孫權對形勢的判斷。曹操雖敗,力量仍然很強大,在孫權看來,仍然不是他自己單獨可以應對的。荊州完全歸到東吳,天下兩分,他和曹操的決戰很快就會到來。當時天下雖然還存在兩股力量——劉璋和張魯,但是,這兩個人恐怕連他們自己也知道不能夠自立成事,何況劉璋已經有過依附曹操的打算。早些時候魯肅有句話叫做「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恐怕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孫權心裡,而且到眼下為止仍然有效。既然大勢未變,留下劉備抵禦曹操就是一個很好的選項。東吳扣留劉備,關羽張飛手裡的兩萬多軍隊(關羽水軍一萬,劉琦留下一萬)會甘心依附於他孫權嗎?應該說,這支部隊還是很有戰鬥力的。周瑜和曹仁在江陵城爭奪拚殺,後方並沒有人前來支援,就是因為關羽在阻擊打援,這從曹軍將領樂進、徐晃、李通和滿寵的傳記當中可以得到印證。在關羽牽制騷擾的同時,劉備軍還趁機拿下了荊州的江南四郡。由此可見,魯肅說的孫權的恩德還不能達到荊州,而劉備已經在這兒有所經營的確是一種事實。如果這支部隊不能成為東吳的友軍,或將成為東吳的麻煩,這種情況,孫權不能不有所考慮。

假如讓劉備在荊州和曹操對壘,孫權既可以減輕壓力,還可以專心用兵於淮河流域,後來孫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都是圍繞著合肥而進行的。至於在這個方向戰事沒有多少進展,那是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與魯肅的建議沒有多少關係。還有後來兩家在爭奪長沙等郡和再後來的江陵之戰,是在情況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後發生的,也不是魯肅的建議範圍內的事情。倒是赤壁之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孫權的用兵始終處於主動,則不能不說是因為有了劉備在荊州有很大關係。從這個方面看,魯肅的建議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否則,曹操聽說後也不會驚慌失措,孫權也不會採納。

孫權自己打過一仗,失敗了,有點兒驚魂未定

不過,關鍵問題還在於孫權自己。比如說,東吳自己不可以在荊州這個方向防守,在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合肥方向進攻嗎?其實,這既是一個膽略問題,也是一個能力問題。就膽略上來說,孫權一生也可能只在赤壁之戰前雄壯了這麼一次,其他時候則是權術大於戰略遠見。而在軍事能力方面,孫權比曹操、劉備更是差得很遠。還是在周瑜與曹仁江陵對峙時,孫權率領軍隊圍攻合肥,合肥城中兵少,因為曹軍在荊州大規模染上瘟疫,所以只能是派遣將軍張喜帶領一千部隊前去解圍。就是這區區一千人,到達汝南時,又染上了疾病。這時候,蔣濟出了一個主意,謊稱張喜率領四萬軍隊正在趕來,並故意讓孫權得知這個假消息,孫權果然上當,匆忙撤退。在這次圍城當中,孫權在情報,對形勢的判斷以及戰鬥決心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不戰而退也是情理之中。以後孫權親自率兵進行的戰鬥當中,幾乎就沒有勝績,合肥率軍十萬之眾面對張遼區區七千餘人,差點兒做了刀下之鬼,可見他的戰場能力實在平常。由此也可以判斷,孫權的這次圍攻合肥,原本圖的就是一個僥倖,不是在決心支配下進行的軍事行動,聽說大軍來臨,是被嚇退的。在這種驚魂未定之際,孫權更願意相信魯肅的判斷,從而不採納周瑜和呂范的建議,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事後的情況來看,魯肅的看法是不是最切合實際不說,至少是更符合他孫權心裡所想和對形勢的基本判斷。至於說魯肅的建議是他的「一短」,只能是說孫權自己不夠大度,是典型的帝王狹隘思想,自己無比正確,錯的都是臣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