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三國裡面的軍事 諸葛亮的司馬懿的名聲為何完全不同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同樣都是三國裡面的軍事 諸葛亮的司馬懿的名聲為何完全不同

對諸葛亮和司馬懿名聲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三國亂世,英傑輩出

自古亂世出英才,從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後,中國從統一的漢王朝到政權獨立的三國,迎來了又一個亂世。這次亂世英雄輩出,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在中國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三國是一個上乘東漢下起西晉的歷史時段,有魏、蜀、吳三個大勢力爭奪天下。

魏國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三國中勢力最強的;而蜀國遵循漢朝正統,以漢皇叔劉備為主,以疆土包括荊州、益州及漢中,宣揚恢復漢治;而東吳以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挾關山險阻為優勢,建立起東吳政權。三國當中不管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瑜、「古之惡來」的典韋或是「義絕天下的」的關羽,他們的故事都已為後世留下了津津樂道的談資。然而如此之多的英傑當中,讓人神往最多的,當屬「臥龍諸葛」與「塚虎司馬懿」的軍師之爭。

二、《隆中對》裡分天下,忠心可表天地間

臥龍諸葛,是後世對聰明絕頂之人的稱讚,縱觀諸葛亮一生,以及《三國演義》中對他的描寫,稱之為「絕頂」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當年諸葛亮還未出山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在諸葛亮草廬內,臥龍先生為劉備解說了天下形勢,制定了十幾年內蜀國的基本國策《隆中對》,劉備仰慕其才智,邀請劉備出山入幕,成為蜀國軍師,總理國家大事。

在劉備白帝城托孤之時,劉備曾對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儒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見孔明之智,冠絕天下,如果當時孔明自立為王,就是蜀國佔領天下了,但是這樣做的後果,便是第二個曹操,以其「奸詐」而流傳於世。由此可見,諸葛亮能成為萬世之表率,其一是指其才智過人、聰明絕頂;其二,便是尊天下正統、忠君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氣神。如此正能量的人物,必將會流傳於世。

三、雖有曠世奇才,卻為萬世所棄

塚虎司馬懿,年少便懂得隱忍,曹操欲讓他入仕,他卻看到當時漢朝國運微弱,不想再曹操這樣的「奸雄」手下當差,於是在家稱病不能當官。最後曹操只能硬逼司馬懿做文學掾,後來司馬懿官越做越大,有一次曹操見司馬懿,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有「鷹視狼顧之像。」判定他絕非趨於人下之臣,便想找個機會將他殺掉,奈何司馬懿智慧過人,唯有他能與蜀國諸葛亮在戰場上抗衡。於是才留住性命,也因為兩人能夠抗衡,所以諸葛亮才敢上演「空城計」。

在我看來,諸葛亮之才智多在於征戰時的伐謀,而司馬懿在軍事上的才能不及諸葛亮。但是司馬懿卻比諸葛亮更懂得人心,從其入仕到其年過六旬一直在朝堂中安然無恙,最後成功登上第一權臣,這些無不顯示出其隱忍的內心。之所以司馬懿後世風平不如諸葛亮,其原因多在於其「謀權篡位」的事件。

四、誰功誰過,全憑自己的看法

諸葛亮為後世所仰望,司馬懿為後世所唾棄。表現著後世朝代所宣揚的維護正統、唾棄反叛的理念,這是後世朝代當局者為了使人民更加信奉「正統」的封建主義而大力推崇的。其實平心而論,如果司馬懿怎麼做,那麼他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自己所受的屈辱與自己的隱忍,他這麼做是讓自己的內心得到解放。然而諸葛亮卻活得太累,一心一意為蜀國著想,沒有對自己的私心,導致他活得太累、活得太短,看不到以後都蜀國。

總結

我欣賞諸葛亮的才智,同時也想擁有司馬懿的智慧。因為不可否認,司馬懿及其家族是三國中最後的贏家,其孫司馬炎開創了西晉的歷史。歷史上又有多少人能成就如此功績。在此不是為了洗白是司馬懿,只是談談自己的看法,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