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曹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李白《將進酒》寫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日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戲謔。」古代嗜酒的名人甚多,李白單單推舉出陳王曹植,一方面是李白自視甚高,在他推崇的謝安之輩的賢者中,唯有曹植嗜酒,故而化用曹植的詩詞來展現自己的氣度;另一方面就是李白也想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而曹植才華橫溢,卻在奪嫡之爭中落敗,在曹丕、曹叡兩朝備受打壓猜忌,最能引起世人的共鳴,博取世人的同情。
文豪大家就是文豪大家,看人寄情都那麼深刻,誠如李白所言,陳王曹植的一生確實讓人嗟歎惋惜。
曹植是曹操的卞夫人所生,是曹丕的一奶同胞的親弟弟,自幼聰慧敏捷,十幾歲就熟讀名家詩篇,還妙筆生花,寫出的文章常出乎曹操的的意料。
曹操銅雀台建成之時,徵集天下文人為其寫賦,曹植一揮而就的《登台賦》艷壓群芳,獨佔鰲頭,讓曹操覺得曹植是可塑之才,對他加以培養。
曹植不僅文采了得,能與曹操、曹丕並稱三曹,從小在戎馬倥傯的生活的他,15歲就隨曹操上了戰場,在戰場中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正是這樣文武兼備,曹操的倚重,曹植才有了與兄長曹丕爭奪世子之位的資格。
可是這曹植性格上也有很大的缺陷,書生意氣太重,總是率性而為、不計後果,還經常酗酒誤事。在曹操外出征戰時,曹植曾喝醉了駕著王室御用的車駕,奔馳在只有皇帝舉行大典才能走的禁道上,如此僭越的行為,讓曹操很惱火,對曹植的印象分大打折扣。
後來,大將曹仁被蜀漢所困,曹操派曹植去營救,可曹植卻喝得不省人事,將軍情大事置若罔聞,曹操對他失望至極,心中的天平徹底偏向了曹丕。
世人都說楊修被殺,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楊修參與了世子之爭,還很不幸地站在了曹植的隊伍裡,曹操下定決心傳位給曹丕的時候,出身門閥士族、聰明絕頂的楊修就成了曹丕繼位的絆腳石、曹魏政權的不安定因素,從那時起楊修的命運注定就要悲劇了,當然,曹植無緣於世子之位,逐漸被邊緣化,之後的命運也必定是要悲劇了。
公元209年,曹操去世,曹丕繼承其衣缽,後逼迫漢獻帝劉協禪位,登基稱帝,儘管曹植不斷發表文章,為曹丕歌功頌德,為曹魏政權打call,也沒打消曹丕對他的忌憚防備之心,沒辦法,當初誰叫曹植聲名在外,有一堆追隨仰慕者,是曹丕最強勁的奪嫡對手呢?
民間一直流傳這樣一個故事,曹丕繼位後想殺掉曹植,讓他在七步內成詩,寫不出來或者寫得不好就殺頭,才高八斗的曹植遂寫成了著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暗指曹丕骨肉相殘,曹丕礙於人言才放過了曹植。
事實上曹丕即使再忌憚曹植,也不會像民間傳說得那樣明目張膽地迫害曹丕,畢竟曹丕的生母卞夫人還在,礙於卞夫人的面子,曹丕也只能數次下令命曹植遷徙。
曹植雖然性命無虞,但是生活品質卻是一落千丈,從前是炙手可熱的王子,生活優越富足,酩酊大醉之時吟誦的都是雄心壯志;現在數次遷徙,時時被監視,處處被限制,一不留神被抓到小辮子就會被興師問罪,寫文章都是諸如《洛神賦》這般藉著對仙子的熱愛追求,可人神殊途只能失望而歸,隱晦地表達自己壯志難酬,希望破滅的鬱悶。
曹丕去世後,其子曹叡登基,曹植又一次急迫地表明自己的忠誠和施展才華的渴望,可是曹叡根本沒打算啟用他,也沒放鬆對這位叔叔的防範,依舊沿用父親的老方法,繼續讓曹植不斷的遷徙。
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曹植已經被現實磨平了稜角,心灰意冷,不再想著出仕,就在封地潛心研究儒家經典,41歲就在鬱鬱不得志中黯然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