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四友為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這四人乃魏文帝曹丕的心腹大臣,協助曹丕登上魏國太子之位,乃至最終為帝。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陳群(?-237年2月7日),字長文。穎川許昌(今河南許昌東)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陳群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轉任參丞相軍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陳群為魏國的御史中丞,後任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曹丕代漢,陳群為尚書令,晉爵穎鄉侯。公元225年,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次年,曹丕駕崩,陳群受詔輔政。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晉封穎陰侯,增邑五百戶。公元237年病逝,謚靖侯。
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陳群撰有《集》五卷,今已佚失。其餘見於《全三國文》。
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為人放誕不羈,怙威肆行,卒後被謚為「丑侯」。其子吳應數次上疏申辯稱枉,正元年間方改謚為「威侯」。
朱鑠(?—約226年),字彥才。三國曹魏將領。沛國譙縣(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後期入為曹丕僚屬,與陳群、司馬懿、吳質並稱魏太子四友。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
為人削瘦,性急。曹丕稱帝后,朱鑠於黃初二年接替夏侯楙擔任軍中要職的中領軍將軍,執掌曹魏禁軍。黃初五年,鎮守河北的吳質回京城洛陽朝見魏文帝曹丕。曹丕命京城內上將軍及特進以下眾將軍都到吳質府上歡會,朱鑠與曹真、曹洪、王忠等眾將軍都來到吳質府上。因曹真長得比較肥胖,朱鑠長得很瘦,酒酣之時,吳質故意叫說唱優人上來戲說肥瘦。上將軍曹真以自己是宗室重臣,恥被戲,怒責吳質。曹洪、王忠也出來勸說。吳質大怒按劍怒責曹真,朱鑠站起來勸說吳質,也被吳質斥責回到座上。朱鑠本來性子就急,越想越氣,拔出劍怒斬在地上,於是眾將軍們不歡而散。約到黃初七年時,朱鑠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