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即位,是為魏王。同年十月,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帝位,曹丕上位,是為魏文帝曹丕。雖然曹丕順利即位,並篡漢自立,但是,在成為世子之前,曹丕和兄弟曹植展開了多年的明爭暗鬥,所以,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乃至於擔心曹植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據《世說新語·文學》記載:「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殺),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 《七步詩》是三國時期魏國詩人曹植的一首詩。這首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殘害弟弟,表達了對曹丕的強烈不滿。那麼,問題來了,曹植的後半生是怎麼度過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
一
首先,曹丕即位後,雖然沒有除掉曹植,但是,其對於曹植的打壓和限制,無疑讓曹植的後半生非常難過。換而言之,曹丕雖然放了曹植一命,卻沒有真正放過他。公元220年,曹操去世,這意味著曹植的生活徹底發生了改變,他從一個瀟灑的王子,成處處受限制和打擊的對象。也即曹操雖然最終冊立曹丕為世子,但是,曹操生前還是比較喜歡才高八斗的曹植,而且,當時還只是世子的曹丕,也不敢拿曹植怎麼樣。
不過,等到曹丕登基稱帝后,曹植自然要獨自應付曹丕施加的壓力了。黃初二年(221年),30歲的曹植被徙封安鄉侯(今河北晉州侯城),邑八百戶。但是,僅僅數個月後,曹植就被改封鄄城侯(今山東鄄城縣)。在交通不便的漢末三國時期,這一改封行為,無疑讓曹植非常不舒服,畢竟誰都不希望頻繁搬家。
二
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作為曹丕的兄弟,曹植被封王是比較合理的待遇。但是,一年後,黃初四年(223年),32歲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雍丘,古作地名,今河南省杞縣。先是河北,再是山東,現在又回到河南,曹植作為曹魏宗室,卻依然要經歷顛沛流離的痛苦。對此,在筆者看來,曹丕之所以頻繁遷移曹植的封地,很可能是擔心在某個地方呆的時間較長,形成自己的勢力。
就才華橫溢的曹植,本來就在身邊聚集了一群人才,並且差一點在爭奪世子之位的較量中笑到最後。現在,曹丕出於對曹植的防備,選擇頻繁遷移他的的封地,以此變相的打擊和限制曹植,防止曹植形成自己的勢力。黃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歸來,路過雍丘,與曹植見面,增其戶五百。當然,顧念手足之情,曹丕也不能太過打壓和限制曹植。
三
黃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曹叡繼位,即魏明帝。在魏明帝曹叡即位時,曹植還不到35歲。在曹植看來,自己的才能一直沒有得到施展的大舞台,現在非常渴望獲得曹魏朝廷的重用。在此基礎上,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書曹叡,要求給予官職上的任用。在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對於宗室力量,無疑是比較重用的,比如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淵等宗室,都成為了曹魏的大將。
所以,曹植也希望獲得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但是,過於冷靜理智的曹叡卻心如古井,不起微瀾,也即儘管曹植以叔父輩的身份多次表態,可是,曹叡僅僅是在口頭上給予肯定,也即一直沒有冊封曹植什麼官職。而這,無疑讓曹植感到自己鬱鬱不得志。
四
最後,對於魏明帝曹叡,雖然沒有像父親曹丕一樣對曹植嚴加防範,但是,在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曹植的境遇依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並且其封地還遭到了曹魏朝廷的繼續遷移,最後的封地在陳郡。太和六年(232年),曹植被改封陳王,同年11月,曹植在憂鬱中病逝,時年41歲。在漢末三國時期,曹植去世的年齡,無疑可以稱之為英年早逝了。
總的來說,因為曹植在文學上的造詣,後人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華美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一定程度上,在文學天賦上,曹植顯然在自己的兄長曹丕之上,所以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但是,因為曹丕、曹叡兩位皇帝的壓制,曹植始終是鬱鬱不得志,沒能在曹魏朝廷施展自己的才華。而這,無疑是曹魏的一大損失。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