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魯投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初平二年(191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並截斷斜谷道,在劉焉授意下,殺害朝廷使者。由此,在東漢末年,張魯聽命於劉焉,幫助其割據益州。興平元年(194年),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對於劉焉之子劉璋,張魯顯然不那麼唯命是從了,雙方兵戎相見,張魯勝多敗少,從而成功割據漢中。
自公元194年開始,到了公元215年歸降曹操,張魯至少割據漢中20年。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經過20年的努力,張魯在漢中之地無疑是根基深厚,再加上漢中盆地周邊崇山峻嶺,這讓張魯可以擁有地形上的防禦優勢,也即據險扼守。那麼,問題來了,張魯佔據漢中,為何剛和曹操一交手,就選擇投降了?換而言之,張魯這一諸侯的滅亡,顯然太快了。
一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奪取益州的第二年,曹操明白劉備的下一個目標一定是漢中,於是決定先發制人,立即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面對曹操的10萬大軍,張魯本想立即投降,但是,張魯的弟弟張衛不聽,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得知這一消息後,張魯立即率軍前往巴中,向曹操歸降。由此,對於張魯來說,等於剛和曹操一交手,就選擇投降了。
於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攻佔了漢中之地,這明顯要比平定關中的馬超輕鬆。在此基礎上,曹操冊封張魯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萬戶。緊接著,曹操將張魯及其家屬帶回鄴城。並且,為了讓張魯安心,曹操還封張魯的五個兒子及閻圃等人為列侯,安排自己的兒子曹宇娶張魯女兒為妻。
二
對此,在筆者看來,作為東漢末年的諸侯,張魯之所以輕易被曹操滅亡,或者說他急著投降曹操,原因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劉備奪取益州後,張魯的處境就已經非常艱難。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對於劉備來說,顯然不能接受漢中被其他勢力佔據的局面。更為關鍵的是,之前張魯面對的劉璋比較平庸,多次進攻張魯,卻沒有什麼成果。
但是,就劉備這位諸侯,卻和劉璋截然不同,比如曹曾操表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則用「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來評價。基於此,劉備發兵進攻張魯,只是時間上的早晚問題。如果曹操沒有在公元215年先發制人,平定漢中,那麼,劉備也會在這一時期進攻張魯,奪取益州的門戶和咽喉。
三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等到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西征漢中的時候,張魯可謂腹背受敵。與此相對應的是,漢中都督王平鎮守漢中時,也曾遇到曹爽10多萬大軍的進攻,但是,王平背後有整個益州的支持,而基於張魯來說,背後的劉備顯然不會支持,甚至可能因此對他趁火打劫。從這一點來看,張魯如果真的全力抵抗曹操,劉備無疑會趁虛而入,這同樣會讓張魯勢力迅速走向滅亡。
另一方面,張魯雖然在漢中割據20多年,但是,漢中只是一個郡,也即張魯的地盤和人口相對有限。對於張魯來說,最多只有數萬大軍。與此相對應的是,在公元215年,曹操早已擊敗袁紹、袁術、呂布、張繡、馬超、韓遂、張楊等眾多諸侯,整個東漢王朝的州郡,曹魏已經佔據了十之七八了。由此,對於張魯來說,僅僅依靠一個漢中之地,在整體實力上根本無法抵擋曹操。
四
最後,進一步來說,在公元215年時,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格局,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這和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存在比較明顯的差別。在東漢末年,張魯完全可以借助於其他勢力來達到互相制衡的效果。但是,到了公元215年,曹操一家獨大,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蜀漢和東吳都無法單獨抗衡曹操,這讓張魯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當然,張魯之所以立即選擇歸降,也是參考了曹操之前對待其他諸侯的案例。在此之前,張繡、韓遂等諸侯在歸降曹操後,基本上都獲得了善待,至少可以保住性命。而袁術、呂布等人負隅頑抗,則難以善終。
除此之外,如果張魯負隅頑抗的話,只會讓漢中之地生靈塗地,也即對於漢中之地的百姓,張魯的選擇至少是利大於弊的。總的來說,處在劉備和曹操兩大勢力夾擊之下的張魯,顯然不會獨善其身。因此,在和曹操剛一交手之後,張魯就放棄了抵抗,也因此受到了曹操的厚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張魯去世,謚號原侯,葬於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一帶)東。不過,史料中另有張魯卒於245年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