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西涼軍閥,依靠絕對的武力,在秦國後院隴西獲得了羌胡部落的支持,應大將軍何進之邀,到洛陽勤王,沒想到一夜之間,何進被殺,京城大亂,董卓打敗其他三路諸侯,順利佔領京城,狹天子以令諸侯,最後分賬不均,被呂布一刀卡嚓了。董卓是哪裡人董卓,字仲穎,甘肅省岷縣人,岷縣靠近陝西,戰國時期就是秦國的後院,秦孝公繼位初期,六國策反,找的,就是陝西和甘肅交界的義渠等部落,岷縣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尤其經常和草原部落打交道,戰國後期,打戰最厲害的兩個國家,一個肯定是秦國,還有一個就是趙國,都是靠近草原,特別是趙國,從草原學了胡服騎射,立馬牛的一塌糊塗。至少說明一點,這裡的人很彪悍,打戰超級兇猛,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這裡遠離中原,文化比較落後,很多地方過的還是半原始的生活。董卓,就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地方,董卓的家是當地的大家族,土豪,可惜,到了董卓他老爸那一代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董卓父親叫董君雅,三國誌記載:卓父君雅,由微官為穎川綸氏尉,就是說董卓的老爹叫君雅,是穎川的一個小官,主要負責緝捕盜賊,類似於一個小縣城的派出所所長。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不過董卓卻是一位熱血青年,從小崇拜英雄,年紀不大,就喜歡往羌胡的聚集地跑。
這裡就有點奇怪了,董卓對於羌胡,就是個外人,這麼經常在人家的地盤上晃蕩,怎麼一點事沒有,而且董卓這傢伙還越晃越上癮了呢?其實很簡單,無論是什麼地方,就算連年發生戰爭的邊境,唯一不能阻止的,就是經商,剛開始董卓可能只是為了賺點錢,貼補家用,但是和胡人打交道久了,董卓喜歡上了這些粗人。
董卓有嚴重的英雄情結,史書記載,董卓少好俠,就是從小就喜歡英雄,強者為王,這和胡人的處事方式是一樣的,而且在董卓的軍隊中,有很多胡人騎士,從這一點可以發現,羌胡部落很認同董卓,認同他天生的領袖氣質,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董卓的性格像個東北漢子。
不僅如此,董卓身強體壯、還會武藝,因為長期和胡人打交道,弓馬騎射,樣樣精通,這樣的人,不去參軍太可惜了。
漢桓帝末年,董卓作為全國精英,進入羽林軍,一下就成為中央部隊的一員了,一步步依靠戰功(主要是花錢買通的、靠努力在東漢末年能陞官,那只能出現在新聞聯播裡),最後董卓成為并州刺史、河東太守。
董卓作為太守,有個優勢,就是羌胡佩服他,讓他去守邊疆,至少可以保證不會爆發大的衝突。但是董卓去邊境之後,想法多起來了:現在已經是漢靈帝時期了,國家動盪,自己早已不是那個熱血青年,做官也是千辛萬苦才爬到今天的位置:剛開始作為校尉,被免職了;後來做了中郎將,和黃巾軍打架,輸了,又被免職了;後來依靠在戰場上不要命的廝殺,還有變賣家產,才有的今天。
三國演義裡,董卓就是個殺人魔王,身邊,李儒出陰謀詭計,呂布力戰群雄,然後就是玩玩皇宮裡的嬪妃,生活樂無邊,似乎董卓從出生開始,就注定是個無惡不作的惡魔。
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人的性格和生長的環境,有著巨大的關係,年輕時的董卓是個非常沉穩、出色的將軍,他最有名的戰績,就是和韓遂的戰役。
韓遂在大將軍何進的文章裡提到過,是羌胡的一個首領,和馬超的老爹生死之交。漢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韓遂殺掉其他三家起義部隊的老大(邊章、北宮伯玉、李文侯),整編之後,共十多萬部隊,總攻陝西,陝西太守李相叛變,投降韓遂。公元188年,韓遂和好基友馬騰聯合出兵,進攻陝西寶雞市,寶雞和帝都洛陽之間,唯一的屏障只有西安。很危險,寶雞如果沒了,起義軍越過西安,就是一馬平川,這個時候洛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董卓。當然,董卓確實有這個實力,他作為前鋒和皇甫嵩的中軍配合,依靠長期和羌胡打交道積累的經驗,最終以絕對優勢打敗了韓遂的兵馬。不僅如此,董卓在討伐羌胡時,四路大軍被圍,三路全軍覆沒,只有董卓的軍隊,利用上流河水,用水攻攔住羌胡的騎兵,逃回了大本營,上一次四路大軍討伐草原部落,只有一支軍隊安然返回的,是誰?衛青!
董卓為什麼能進京城
漢靈帝后期,董卓已經擁有了一支隴西當地人為主體,羌胡為突擊先鋒的混合部隊,董卓的軍隊有個特點,就是個個人高馬大,戰國時期,隴西作為秦國的後院,秦獻公回國後,那麼窮的國家都敢於和當時最強大的魏國連年征戰,靠的就是隴西部落,這些天生的騎士。
漢靈帝死後,外戚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集團打群架,何進的優勢是外面全是他的人,什麼文官集團,都跟著何進混,宦官的優勢是,皇宮裡面都是他們的人,什麼皇帝、太后都幫著太監們說話。於是他們之間吵架就變成了這樣的局面:
「有本事,放學別走,出了學校,看我揍不死你」
「丫,你別走,我告訴老師去。」
十天半個月的搞下來,誰也沒服誰,這時候軍師袁紹出場了,關於袁紹最有名的就是四世三公,啥意思呢,就是從曾祖父開始,四代人出了三個太傅、太師和太保,這是古代官職的最高榮譽,當然,此時袁紹只是一個暗地裡搗鼓搗鼓的憤青,他當時代表的是以士大夫和太學生為核心的反太監聯盟。
袁紹的主意是這樣的,現在收拾不了這群太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都縮在皇宮,而皇宮的老大何太后,又不同意何進處這群死太監,那麼問題的關鍵就是何太后,怎麼才能讓她妥協呢?很簡單,嚇唬嚇唬她。
於是,何進就徵調了遠離京師的四支部隊,到京城來,如果可以嚇到何太后,讓她妥協最好,如果不行,就發佈勤王令,直接命令部隊開進洛陽城,殺光太監。
哪四支部隊:前將軍董卓、府掾太山王匡、東郡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
我們來分析下除董卓之外的其他三支部隊:
第一支、王匡
王匡原來是何進的副官,大將軍也需要自己的嫡系部隊啊,於是就派王匡回老家山東,招募新兵,軍隊成行之後就開拔,來洛陽了。關於王匡,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一介書生,他的能力也就當當副官,統帥軍隊有點為難他了,何進被殺後,開始討伐董卓,最後被曹操裡應外合殺掉。
第二支、橋瑁
橋瑁當時是東郡太守,太尉橋玄族的兒子,對於橋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自己寫了份討伐董卓的詔書,很顯然橋瑁當時也沒什麼威望,於是就說這份詔書是當時的太傅、太師和太保寫的,這幾個老傢伙是官職最高的三個傢伙,簡稱三公。
很顯然,對於四路勤王軍,唯獨董卓能佔據京師,橋瑁耿耿於懷,最後,十八路討伐董卓的聯盟成行後,因為不給劉岱提供糧草,被劉岱一刀給卡嚓了。最後一路、丁原,丁原,貧寒出生,以文職入武將,官職是武猛都尉,三路大軍中,唯一敢和董卓單挑的,就是這位猛將兄。丁原也是個人物,和董卓這麼厲害的軍隊,竟然可以打的難解難分,為什麼呢,看來董卓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牛逼啊,因為整個三國時代論武功,被稱為高手高手高高手的,在丁原的部隊裡,他的名字,叫呂布。對於呂布這麼厲害的人物,後面肯定會單獨立傳講的,這裡簡單介紹一下,呂布,字奉先,內蒙古包頭市人,長的人高馬大,而且武功那是相當好,可以這麼說,自從呂布學武以後,單挑基本上沒輸過。
丁原:
丁原是個好人,對於這麼牛逼的呂布,丁原非常看重,他對待呂布的做法,和我們現在的第一代企業家很像,自己辛苦掙下的基業,將來肯定是需要傳給下一代的,所以他們總是喜歡讓下一代從基層做起,體驗老子當年創業的艱辛,有足夠的基礎以後,再提拔他到領導層。
但是呂布不怎麼想啊,練了那麼多年的武藝,難道只是來吃苦的,呂奉先的未來應該是出將入相,名流千史的,所以對丁原的安排,呂布意見相當的大。這個情報,一不小心,被董卓知道了(看來呂布的怨言很深啊,外人都看得出來,丁原這個領導做的還是太失敗了~)。
董卓知道後,怎麼做的呢,許諾給高官厚爵,香車美女,呂布二話沒說,殺掉丁原,就投奔董卓去了。很多人從這點就看不起呂布,其實就好像一個從山裡出來的大姑娘,好不容易在城市裡找了個男朋友,結果辛辛苦苦奮鬥了好幾年,到頭來連房子也買不起,這個時候有個土豪對她說:妹紙,離開那個土包子,跟我走,豪宅、法拉利隨你開,我是妹紙,我也跟土豪走了!
作為大將軍,常年帶在身邊的就是左右羽林軍,這是隸屬於皇帝的軍隊,精銳中的精銳,也正是因為這支軍隊的存在,何進也有底氣,叫董卓他們來嚇唬何太后。
何進被殺後,洛陽一片大亂,羽林軍也是群龍無首,何進的親信直接帶了一幫人殺進皇宮,為何進報仇。宦官們一看情勢不妙,帶著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從後門溜出了皇宮。
軍隊沒人管的後果就是,洛陽大亂,有報私仇的,有搶劫的,總之,大將軍何進死後,京師火光熏天,於是董卓帶著自己的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了洛陽城,迎接他的結果就是,既接到了少帝和陳留王,又平定了京城的騷亂。
董卓的狹天子以令諸侯
董卓帶著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回到了洛陽,接著整頓了何進留下來的軍隊,穩定京城局勢之後,第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要重新迎回劉辯,作為皇帝。這一年,是公元189年,劉辯在皇帝的寶座上只坐了4個月,當時為13歲,按照東漢的傳統再有一年,就可以親政。
而當時陳留王劉協只有8歲,三國裡講到董卓廢劉辯,卻讓劉協做漢獻帝劉協的理由,是因為,劉辯有點傻,而劉協卻是個進步小青年,其實更靠譜的理由,是董卓充分考慮了這兩位的年齡,以及身後所代表的勢力,廢劉辯應該是董卓深思熟慮的結果。劉辯的舅舅是何進,雖然大將軍已經被人殺掉,但是他的部下、親信都還活著,如果還是劉辯做皇帝,這些人就是劉辯親政的保障,所以一年後,也就是公元190年3月6日,劉辯被殺掉;然而劉協的媽媽是王美人,漢獻帝劉協翻篇了族譜,在long long ago,有點關係的就一個劉備,還是西漢擁有一百多子女的中山靖王的後代。雖然董卓領著大兵,帶劉協、劉辯回到了洛陽,但是畢竟董卓是個外來戶,就好像大公司突然空降一個高官,沒一點人脈,老員工都不服啊,咋辦呢?首先當然是做人事調整,CEO直接把董事長給換了,然後什麼CTO、COO的,重要崗位都換成了自己人。
這下董卓覺得有共同語言了,但是被換掉的老領導就鬱悶了,他們在領導崗位上幹了那麼多年,吃著火鍋唱著歌,忽然就被土匪打劫了,不僅差點丟了命,官職也被奪了,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這些人在朝廷裡那麼多年,老部下、親信,還是有那麼幾個的,這麼多人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那麼,董卓是如何應對的呢?
董卓是胡人邊境長大的,信奉的是者為王,所以董卓應對的第一步,收編何進留下來的左右羽林軍,有了強大的軍隊,董卓就有底氣了,然後應對的第二步,就是除掉反抗聯盟的精神支柱,少帝劉辯和何太后,劉辯自殺身亡,何太后遷到永安宮後,也被毒死。
董卓再牛逼,也只是一個武將,管理這麼大的國家,還是需要很多讀書人,於是董卓花大價錢,招聘了幾位當時特別有名的文化人:荀爽、蔡邕。
荀爽是東漢名士荀淑的兒子,荀淑有8個兒子,號稱荀氏八龍,荀爽排行老六,也是官做的最大的,董卓徵召之後,三個月,就被任命為司空,這是僅次於三公的大官,當然,荀氏家族在東漢最有名的是荀彧,這是曹操能統一北方的首席謀士參謀和功臣。
蔡邕也是很有名的文化人,早期在朝廷裡做官,參與編輯《東觀漢記》,官至議郎,後來得罪了宦官,在江南避難了十二年,董卓徵召之後,官拜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叫蔡文姬,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才女,蔡文姬的經歷比王昭君都坎坷。
先是嫁給河東世家衛仲道,這是一個因為衛子夫、衛青而崛起的老牌世家,雖然經過漢武帝后期的打壓,又經過了二百多年,依然是當地的大家族,東漢後期,國內到處都在打仗,蔡文姬結婚沒多久,衛仲道就死了,不僅如此,在匈奴的一次搶劫活動中,蔡文姬還被匈奴帶回了草原,給左賢王做了十二年的老婆,最後,曹操用重金把蔡文姬贖回了家。
依靠這三步,董卓的領導位置算是站穩了,董卓作為邊境的武將,一轉眼就成了太師,實際上比皇帝的權利還大,漢獻帝劉協未成年,一切都是董卓說了算。這時,其他分公司也開始有想法了。
董卓為什麼要遷都長安
東漢末年,刺史、太守都是可以自己組建軍隊的,有人有錢之後,慾望就開始膨脹了,這是人的本性,就像辦企業開公司,就算做到了行業老大,每天都很焦慮,格力這麼牛的電器公司,還不是遭到小米的跨界搶地盤。
要保住自己的地盤,擴大影響力,建立全產業鏈是最好的辦法,對於東漢的刺史太守們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擁立皇帝,自己建國,這也是三國建立的根本目的,但是當時沒有誰的實力可以大到自己做皇帝,第一個吃螃蟹的,注定要被圍毆。
董卓就是第一個被圍毆的對象,於是十八路諸侯聯軍,建立反董卓聯盟,這些都是割據一方的諸侯,有哪些人呢:
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胄、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長沙太守孫堅,最後再加上曹操,傳說中的十八路,實際只有十三路諸侯。
當時袁紹的官職最大,家底也最雄厚,於是被推舉為老大,盟主。
還記得戰國時期的六國聯軍嗎,每次以幾倍的兵力聯合對抗秦國,最後勝利的都是秦國,聯軍最不靠譜的就是同床異夢,每個來參加聯盟的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最好的情況就是自己不浪費一兵一卒,卻能撈到最大的好處。
當然,也有聯軍成功的時候,燕國樂毅聯合五國攻打齊國就是例子,所以雖然說是聯軍,最重要的還是盟主,或者說是聯軍的發起人自己的實力,其他來參加的,就是圖個熱鬧,壯壯聲勢,嚇唬嚇唬還行,真要拚命的時候,既怕自己有什麼損傷,還要擔心其他人太猛,功勞太大,搶走了自己的光芒。富家子弟袁紹顯然不是樂毅這樣的著名將領,搞排場是駕輕就熟,論文韜武略就不行了,這才有了曹操恨鐵不成鋼,獨自追擊董卓,而落敗,最後曹操失望透頂,和劉備論天下英雄的時候,這十三路諸侯,誰也沒看上眼。不過,董卓面對十三路諸侯滿山偏野的部隊,就真的嚇到了,嗯,洛陽太危險,完全沒有地勢可以依托,聯軍殺過來,擋都沒法擋,於是董卓下令,遷都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西漢的國都,也就是秦國的京都咸陽。這裡四面環山,易守難攻,董卓遷都之後,只要讓呂布帶一支軍隊,守住路口,基本上再多的聯軍也攻不進來,而且西安地處關中盆地,氣候好,不用擔心糧食問題。
皇帝在哪,國家的中心就在哪,哪裡的人就最多,做生意的、小商小販就會跟著去哪裡,這就好像公司總部從杭州搬到深圳,這些大大小小的領導,還有員工肯定也跟著搬過去吧,所以遷都長安,洛陽十萬商戶,更多的應該是跟著皇帝混日子,打仗是軍隊的事,小老百姓最重要的是養活自己和家人。
曹操攻打新野劉備,新野的百姓都自發跟著劉備逃難,真的是因為劉備宅心仁厚,天命所歸嗎,是怕辛苦掙下的家業被兵娃子給搶了去!
董卓遷都長安後,傳說中的十八路諸侯,因為內鬥,解散了。難道辛苦聚集起來的十三路諸侯,就僅僅是逼董卓挪了個窩?當然不是,這次會盟之後,皇帝更不像皇帝了,平時都是董卓說了算;諸侯之間打仗,再也不用找什麼借口了。
以前還要找個好的理由,比如董卓篡國什麼的,現在袁紹奪韓馥的冀州、與公孫瓚開戰,袁術與劉表單挑,曹操還喜歡和徐州陶謙打架,為什麼,因為看著人家的地盤眼紅啊,想打就打,有兵,任性。
董卓是怎麼死的
「董卓怎麼死的?」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呂布殺的啊」
「為什麼呂布要殺董卓呢」
「因為貂蟬啊,王允的計謀,美人計麼」
其實,史書上從來沒有關於貂蟬的任何記錄,貂蟬僅僅出現在演義小說裡面。上一個僅出現在小說中的歷史人物是誰?虞子期!這些人物都是小說家們杜撰的,目的當然是為了使故事情節更狗血。
那麼董卓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其實還真的是被呂布殺的,呂布最大的毛病就是自命不凡和好色,人品真心不怎麼樣,要不然也不會,最後被曹操殺的時候,一個給他求情的都沒有。
呂布怎麼好色呢,史書上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就是呂布和董卓家裡的一個小丫鬟勾搭上了,一來二往,次數多了,被董卓知道了,董卓也是個暴脾氣,沒說幾句,就開始對罵了。
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呂布親自和董卓道歉,既然都說對不起了,董卓也沒往心裡去,一個女人麼,當朝第一太師,肚量還是有滴,在董卓眼裡,呂布最好的定位就是貼身保鏢,走哪,都帶著他,但是呂布覺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啊。
這個時候,王允出現了,他給呂布的好處是什麼呢,事成之後,江山對半分,皇帝還小,兩個人一起管理國家,王允負責民事,呂布負責軍事。
「嗯,這個待遇,比董卓公司給的高太多了,好,干了!」
就這樣,呂布和王允裡應外合,趁董卓上早朝的時候,在皇宮裡,把董卓一刀殺掉。董卓死後,他的那些西涼兵,跟著李傕、郭汜幾個將領跑出了城,和董卓是一夥的,也怕王允秋後算賬啊。
李傕和郭汜、張濟、樊稠這幾個人一點兵,還真不少,西涼兵大半都跑出來了,於是李傕作為主帥,賈詡作為軍師,回到長安,向呂布下戰書,奪回漢獻帝劉協。
呂布武功連的再好,講到腦子,十個呂布也不是人家賈詡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呂布越打離京城就越遠了,等回過頭來,長安已經被李傕佔了。有個皇帝,接下來討論的就是誰來做太師啊,李傕、郭汜、張濟和樊稠,幾個人大眼瞪小眼,誰也沒服誰,最後老辦法,單挑。
漢獻帝劉協跟著這批人,逃出了長安,邊單挑,邊四處亂跑,最後曹操將董卓手下的這幾個將軍殺掉,奪回漢獻帝劉協,遷都許昌,經過董卓的用戶培養,更成熟的狹天子以令諸侯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