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許攸之死為什麼說是自食其果?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許攸之死為什麼說是自食其果?

許攸為什麼投奔曹操,許攸,字子遠,本是袁紹旗下的謀士參謀,而袁紹兵力強橫,實非曹操所能比,但是許攸卻在官渡之戰最為緊要的時候投奔了曹操,這又是為什麼呢?許攸的出現,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沒有他,結局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許攸卻不夠聰明,他不瞭解曹操奸雄的本質,所以他自恃勞苦功高,在官渡之戰後每每口出狂言,最終惹怒曹操,被曹操殺死。

許攸一開始在袁紹手下做謀士參謀,他大概覺得袁紹這人好糊弄,於是趁工作之便,憑藉著自己那點小聰明,巧取豪奪,撈足了油水。這讓一些比較忠直的人看了很不爽,如審配、逢紀等,他們便常在領導袁紹那邊告許攸的狀。袁紹一則與許攸有點老交情,再則也認為他是「智計之士」,工作能力比較強,所以便一直庇護著他,但心底裡終究還是有些疙瘩,對他不是很放心。因此後來官渡之戰中,許攸在關鍵時刻向袁紹獻了一條足以令曹操致敗的計謀,而袁紹卻懷疑他在陰謀幫助老朋友曹操,不但棄之不用,還把他臭罵了一通。許攸惱怒之極,離了袁紹辦公室便罵他「豎子不足與謀」,剛巧那時他接到消息說,審配在後方把他一家人全給抓了,要查他們貪腐之罪。這時候的許攸,可謂陷入了人生低谷,想自己家也沒了,在袁紹手下也混不下去了,哀傷不已,準備自殺掉事,幸虧左右心腹勸他,讓他重新找找出路,好死不如賴活著,於是他便立馬去投了曹操。

曹操是個聰明人,一聽袁紹的軍事核心圈人物許攸來了,便知大事已定,欣喜不已。當時他正在泡腳呢,馬上一把推開幫他敲腿的小妹妹,光著腳就蹬蹬蹬蹬去把許攸給迎進來了。這讓許攸覺得倍有面子,便存心要幫曹操滅了袁紹。兩人一見面,許攸心想自己也是個有身份的人,不能讓曹操給小瞧了,於是點中曹操急缺糧草的命門,並說自己曾給袁紹獻了一條什麼什麼的計策。曹操一聽,一身冷汗,說袁紹真要依此計,我可真玩完了。許攸微微一笑,便不露聲色的獻計給曹操,讓他帶兵夜襲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並詳細解釋應如何如何去實施。曹操大喜,隨即應許攸之計奪了烏巢,為打贏官渡之戰奠定了基礎。

後來袁紹軍兵敗如山倒,一直被曹操軍攻破了大本營冀州城。許攸對此勝利十分自得,認為自己居功為最,所以當曹操帶領著謀士參謀將領們來到冀州城門下,準備進城之時,許攸驅馬搶在前面,用馬鞭指著冀州城門,得意洋洋地對曹操大喊「阿瞞,沒有我你能這個城門不?」曹操哈哈大笑,身後的將領們卻憤憤不平,心想這許攸可太狂了,搶功勞也就算了,還敢直呼我們主公的小名!

許攸之死

諸將以許攸如此無禮狂妄,都忿忿不平。過了幾天,許攸遇許褚於東城門。又耐不住舊事重提你們沒有我,能這樣出入此城門嗎?許褚憤怒的駁斥道我們千生萬死,身冒血戰,才奪得城池。你怎麼膽敢這樣誇口呢!許攸不知死活,罵道你們都是匹夫,沒有什麼了不起。許褚大怒,拔劍把許攸殺死。

且看曹操許褚殺許攸的反應——許褚殺掉許攸,提頭來見曹操許攸無禮,我殺之矣。曹操說許攸與吾舊交,故相戲耳。曹操「深責許褚,令厚葬許攸」。許褚只被曹操「深責」,沒人為許攸償命。許攸被許褚砍頭,一條性命,等同螻蟻。通過這段描述,我們不難推測到其實,許褚早就有了曹操的指示——許攸很狂妄,丞相很生氣。否則,許褚再愣點,也不敢隨便殺一個曹操身邊的幕僚!可憐許攸,對曹操抱有多大的幻想,到頭來曹操卻根本不拿他當個「東西」。

   對曹操這樣的真小人來說,每當涉及最高尊嚴利益問題時,所謂的「才」,決不是首先考慮的條件。如何保持自己的最高尊嚴與利益,便成了唯一的標準。「才」,包括才幹、才能、才智、才氣……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國之君來說,無才,國家機器照常運轉,而有才,則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壞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曹操當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自己的尊嚴與利益,一切「才」皆可為犧牲品。從許攸投奔曹操獻計那一段表現看,他應該是個聰明人。但是這種聰明人「業務能力」或許很強,但在「悟人事」上基本是個白癡。他以為在曹操眼裡,他這樣的人才何等重要,殊不知曹操眼中,沒有什麼不可以毀棄。武將忠誠頭腦簡單尚可一直留用賣命,而文臣腐儒,百無一用啥都不是,從內心鄙夷。縱然有點功勞,也不值多少錢,又何以殺不得?許攸之狂妄,不是過高估計了自己,而是過高估計了曹操對人才的態度。所謂人才,在曹操眼裡不是親情,不是友情,甚至不是性命,而只不過是工具。他可以「唯才是舉」,但絕不可能「以人為本」,曹操的最高價值觀是自我尊嚴與自我利益高於一切。人才,同時必須是聽話懂事的奴才,才能在曹操這樣的主子面前存在下去。像許攸這樣「不悟人事」的腐儒,自古以來不乏其人。他們對「主公」的「胸懷」與「仁慈」永遠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永遠擺不正位置。故此,他們命運多舛跌宕起伏,成為卸磨之後,首殺之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