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176—222),字孟起,司州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馬騰入朝為衛尉,拜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代領其眾。在與曹操的戰爭中,馬超的勇武曾讓曹操畏懼三分,但最終利用離間計把馬超等西北軍閥徹底擊潰。馬超被迫投奔漢中,但在張魯處被人詆毀,無法容身,之後又投奔劉備,幫助劉備拿下了成都。劉備得漢中後,以馬超為首的一百二十名大臣聯名上疏,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劉備稱帝后遷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死前上奏請劉備照顧馬家。追諡號為威侯。面對同樣的史料,後世卻又不同的解讀,為什麼有人說他不忠不義,又有人說他功成名就?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真實歷史上的馬超?
在曹操南征荊州之前,對盤踞西涼的馬騰、韓遂等人非常擔心,萬一自己前方吃緊的時候,馬騰、韓遂在後方亂搞,自己必定前後難顧。於是,曹操派遣議郎張既前往涼州,勸說馬騰入京。馬騰本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地盤,可是張既將馬騰將要升任九卿,離開涼州的消息大肆宣揚,並且暗地裡吩咐沿途郡縣準備迎候事宜,讓兩千石以上高官都出城迎接,動靜太大,馬騰再不去,就是公開叛亂了。加上當時馬騰和韓遂關係並不和睦,於是馬騰帶著兩個兒子前往京城,而留下長子馬超統領自己舊部。馬騰到達京城之後擔任負責宮中安全的衛尉,實際上被供了起來。
於是,曹操率軍南征。在赤壁大敗之後,平定孫劉短時間已經不再可能,於是曹操空出手來準備對付西涼的馬騰、韓遂,以及盤踞在漢中的張魯等相對弱小的割據勢力。
當時,曹操下令,讓司隸校尉鍾繇率軍討伐張魯,並且讓夏侯淵率軍出河東和鍾繇會合。曹操手下有位叫做高柔的官員,曾經建議曹操:「大兵西出,韓遂、馬超疑為襲己,必相煽動。宜先召集三輔,三輔苟平,漢中可傳檄而定。」高柔這個人很實在,建議也很有道理。所謂三輔地區就是原來的長安、洛陽一代,雖然時有叛亂,可是名義上已經歸附曹操,只要三輔地區平定,那麼靠近三輔地區的張魯自然不戰而降,又何必要調集兩路大軍,空費錢糧呢?
曹操不是傻子,漢中的張魯只不過是小小一個太守,並且戰鬥力地下,只不過倚仗著漢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天下大亂,張魯只想著在漢中自己過家家,對逐鹿中原的各路大哥並不構成威脅。可是,西涼的馬超和韓遂不一樣。西涼地處邊疆,經常和胡人戰鬥,且軍隊構成本身就有很多羌人、胡人,騎兵戰鬥力是全國之冠,當初董卓不就是仗著西涼騎兵強大的後盾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嗎?而馬騰此人,一貫標榜忠義,對曹操頗有微辭,不是曹操的同路人。可是,畢竟馬騰此時已經歸順了朝廷,在朝廷擔任衛尉呢,怎麼能夠直接出兵攻打馬超、韓遂呢?
於是,曹操故意讓大軍集結向西,馬超、韓遂果然中計,聚眾十萬人,宣佈造反。既然馬超謀反在先,派軍討伐也就出師有名了。
西涼反叛,消息傳來,鄴城震恐,曹操心中卻暗中得意。諸位將軍都認為:「西涼軍擅長長矛作戰,如果沒有精選前鋒,恐怕不是西涼軍的對手。」可曹操微笑著看著諸位將領,驕傲的說:「戰爭的決定權在我,並非在叛賊。他們雖然擅長長矛,可是我有辦法讓他們的長矛無法刺出。你們就等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