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到底做哪些準備 為什麼司馬懿最後統一了三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到底做哪些準備 為什麼司馬懿最後統一了三國

對三家歸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司馬家族最終竊取魏國的政權,建立西晉王朝,最終統一全國。司馬懿可以說是西晉王朝奠基人。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208年,強行闢為文學掾。曹操封魏王后,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權力,誅殺曹爽。251年,司馬懿病逝,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那麼司馬懿是怎樣讓司馬家族在曹氏家族家族統治的魏國一步步崛起,最終竊取魏國政權的呢?

一、家世背景

司馬氏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俊為穎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家族可謂是源遠流長,官宦世家。

二、輔佐曹丕贏得儲位之爭,成為魏國重臣

自古以來王位繼承立嫡長子居多,曹丕當時雖有長子的優勢(曹丕本為次之,但其兄曹昂戰死在宛城。)但是曹操更喜歡曹植和曹沖。司馬懿最終還是選擇輔佐曹丕。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十一月,曹丕登皇帝位,史稱魏文帝。曹丕登基後,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臨終時,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太子曹叡說:「在這裡的三位重臣,一定不要懷疑他們。」曹叡即位,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三、新城之戰,擒斬孟達,初立軍威

蜀將孟達降魏時,魏待其甚厚,任命孟達領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曹丕死後,孟達失寵,諸葛亮即暗中與之通信,圖謀叛魏。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無常,想促他速叛,知魏興太守申儀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儀處詐降,有意洩露其事。孟達聞此洩露,準備馬上起兵。申儀將此事密告司馬懿後,司馬懿怕他突然發難,給他去信,詳為慰解。孟達得信大喜,但是猶豫不決。司馬懿則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前去討伐孟達,八天抵達新城城下。吳、蜀派出援兵解救孟達,被司馬懿部攔阻於西城的安橋、木蘭塞等地。此戰,司馬懿初立軍威,也開始展現出他的軍事才能。

四、屢次抗擊蜀軍北伐,與諸葛亮對陣五丈原

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後幾次均是司馬懿領兵作戰,抗擊蜀軍,諸葛亮均無功而返。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伐魏,第六次出祁山。四月,諸葛亮至郿縣(位於今陝西寶雞),進駐渭水之南。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諸將想在渭北與諸葛亮隔水相持,司馬懿說:「百姓積聚的糧秣財物都在渭南,這是必爭之地。」遂渡渭水背水紮營。司馬懿深知諸葛亮運兵如神,與之對戰非明智之舉。司馬懿以「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壁不出,以待其變。諸葛亮於八月病故於五丈原軍中。蜀將秘不發喪,整軍後退。當地百姓跑來報告,司馬懿派兵追擊,蜀將楊儀返旗鳴鼓,做出回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窮寇莫追』收軍退回。

五、高平陵之變,獨攬大權

魏明帝去世。時為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齊王曹芳繼位,年僅八歲,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齊王即位,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此後在與曹爽爭權的鬥爭中,司馬懿一直裝病,不問政事。實際上卻也在暗中佈置,準備消滅曹爽勢力。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陽汝陽縣大安鄉工茹店村),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最終司馬懿大權在握,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范等,並滅三族。至此,司馬氏專權,魏室皇權逐漸被架空。

嘉平三年八月戊寅(251年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謚文貞,追封相國、郡公,謚號後改為文宣。同年十一月,有司奏請將各位已故功臣的靈位置於魏太祖廟中,以配享祭祀,排位以生前擔任的官職大小為序。太傅司馬懿因位高爵顯,列為第一。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陵,廟號高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