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司馬懿造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從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到後來的三分天下,再到後來的三家歸晉,漢末三國的動亂持續了近百年之久。在三國中,其勢力最大的是曹魏政權,其次是劉蜀政權,最後是孫吳政權,但是真正笑到最後的卻不是這其中的哪一個政權,而是「晉」,即由司馬家族建立的王朝。而晉朝的建立則得益於一個人,他便是「司馬懿」。
這司馬懿原本是東漢朝廷的臣子,後來漢庭搖搖欲墜,司馬懿離開東漢朝廷,不久後又加入到了曹魏政權中。從曹操一直到曹芳,司馬懿一共輔佐曹魏政權幾十年。但是在這幾十年間,司馬懿一直在為自己的成功蓄力,最後終於發動「高平陵之變」,將其大權攬入司馬家族手中,曹魏政權名存實亡!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會問:「司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的時候才敢造反,這司馬懿究竟在怕什麼呢?
實際上並非是司馬懿害怕,而是因為他一直以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因此他只有等待。為何這麼說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他所侍奉的第一任君王,即魏武帝曹操。
曹操是曹魏政權的開創者,其文韜武略在東漢末年的各個英雄豪傑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司馬懿想在曹操時期謀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雖然司馬家族是北方的望族,曹操不過是「寒族」出身,但是在亂世之中,有城池屬地、兵馬錢糧的就是老大,更何況當時寒族出身的曹操一直以來都在壓制著這些所謂的北方世家大族。這一點從曹操「任人唯賢」的人才招攬理念中就能看出來。
此外,曹操還曾多次告訴曹丕,司馬懿不是那種甘為臣下之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曹氏家族之事,要他有意提防司馬懿。但是曹丕總是處處維護司馬懿,司馬懿也表現得極為乖巧,曹操這才安下心來。不過對於曹操來說,司馬懿是有「狼顧之相」的人,野心勃勃,斷不能重用。
因此在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並沒有造反的機會,更不敢造反,如果一旦造反,那麼不僅會失敗,很可能還會造成滅族的危險。
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司馬懿受到曹丕的重用,先後歷任侍中、尚書右僕射等職。此時的司馬懿雖然官位有所陞遷,也受到了曹丕的重視,不過他主要的工作還只是處理一些政務,並沒有掌兵。兵權還是在曹氏一族和夏侯氏子孫手中,畢竟在曹丕看來,這司馬懿雖然有本事,但畢竟不是「自己人」,因此是斷然不會將其兵權交付在他手中的。
而沒有兵權,也就意味著沒有造反的資本,所以司馬懿在曹丕在世的時候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造反,因此也只能繼續等待。
曹丕去世後,由其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曹丕臨終前,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丕對曹叡說:「在這裡的三位重臣,一定不要懷疑他們。」
這裡我們注意了,曹丕所說的只是陳群、曹休、曹真,並沒有指司馬懿,因此在曹丕心中,司馬懿的地位是不及這三人的。換句話來說,曹丕認為這三人是沒有謀反之心,是真的忠於曹魏的忠臣,而司馬懿則不算。等到曹叡繼位之後,才正式對司馬懿「拜將封侯」(被封為『舞陽侯』)。
不過很不幸的是,曹丕為曹叡留下來的這三位大臣,都被司馬懿給「熬死」了,等到後來的時候,朝中已經無人能統率大軍了,曹叡雖然提防司馬懿,不過現在更需要有人站出來,統領大軍對抗強敵,因此司馬懿這個時候才開始掌握兵權。不過曹叡並不是一個昏君,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制約司馬懿,因此司馬懿也沒有機會造反。
不過曹叡卻是個短命的皇帝,年紀輕輕便去世了,最後將皇位交給了一個乳臭未乾的曹芳。因曹芳年幼,不能處理朝政,因此一直以來曹魏政權都是掌握在大將軍曹爽手中。不過,這曹爽並非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跟司馬懿並無可比性。
而這個時候,正是司馬懿家族崛起的時候。於是在等到曹爽與曹芳前往高平陵祭奠的時候,司馬懿果斷出兵,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政權。而此時的司馬懿已經是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總的來說,司馬懿在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之所以不造反的原因,實際上並非是不想,而是實力不夠,況且這三人都是有能力、有政治手腕的君主,司馬懿能審時度勢,不斷為自己的崛起蓄力,等到機會來臨的時候再一舉抓住。由此可見,三國裡真正的英雄豪傑,非司馬懿莫屬。
參考文獻:《三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