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本是劉備的謀士參謀,為何最後卻投靠了曹操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陳登本是劉備的謀士參謀,為何最後卻投靠了曹操呢?

我們都知道,劉備自起兵到創建蜀漢政權,身邊聚攏過不少的人才,雖然大多數能「從一而終」,但也有中途退出者,而且大部分都轉投曹操。在這批人當中還有一位讓劉備無比推崇之人,不僅施政能力極佳,而且品德、謀略、膽識均過人,是難得一遇的綜合性能臣。此人,便是曾幫助劉備獲取徐州的陳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陳登胸懷大志、智謀過人,是難得的人才

陳登字元龍,漢末下邳淮浦人,出身於士族名門家庭,是廣陵太守陳亹之孫,太尉陳球的侄孫,沛國相陳珪之子。陳登自幼博覽群書、智謀過人,並有匡時救民的大志向,成年後因學識和家世出眾,被舉孝廉擔任東陽縣長。陳登到任後經常體察民情、扶助孤貧,以故深得百姓愛戴。

陶謙擔任徐州牧期間,曾提拔陳登為典農校尉,主管一州的農業生產。陳登在這個職位上兢兢業業,經常親自去考察各地的土壤狀況,並大力開發水利,使遭到戰亂破壞的農業得到恢復,極大的解決了當地百姓的溫飽問題,甚至出現「粳稻豐積」的盛況。

陳登在陶謙手下做官時,政績非常突出

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濟民之志。博覽載籍,雅有文藝,舊典文章,莫不貫綜。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養耆育孤,視民如傷。是時,世荒民饑,州牧陶謙表登為典農校尉,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粳稻豐積。見《三國誌·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注引《先賢行狀》。

陶謙為對抗曹操,便引平原相劉備為援,並將其安置在小沛。劉備在駐屯小沛期間,與徐州名士傾心交往,其中便包括陳登。陳登發覺劉備是位豪傑之士,有匡扶天下之志,在欣賞敬慕之餘,決心奉他為主公。陶謙臨終前對徐州的未來憂心忡忡,陳登乘機勸陶謙將職位「讓」於劉備,並給大軍閥袁紹寫信尋求支持,最終使劉備放心接手徐州。

劉備能得到徐州,陳登的功勞最大

陳登輔佐劉備期間,從其對待呂布的態度方面,逐漸認清楚劉備的本性與能力,自知其並非自己要投靠的明主,遂決定「改換門庭」,投靠當世真正的大英雄曹操。所以等到呂布驅逐劉備佔據徐州後,陳登表面上歸順於他,但卻借出使許都的機會向曹操面陳破呂布之計,深受後者嘉許,並被任命為廣陵太守。由此,陳登轉投曹操帳下,使得劉備痛失一位能臣。

曹操攻取徐州後,陳登仍擔任廣陵太守,並因特殊功勳進封伏波將軍,被委以保衛徐州的重任。陳登在任期間,將自己謀略、膽識過人的一面展示的淋漓盡致,接連擊敗孫策、孫權兄弟的進犯,成功地防守住廣陵,委實是孫氏兄弟的「夢魘」。

曹操悔不聽陳登建議,使孫權在江東坐大

在防守廣陵之餘,陳登還向曹操陳述及時經略江東的建議,但被後者以北方多事為由拖宕。等到陳登去世後,孫權在江東的勢力壯大,曹操才感到懊悔(「孫權遂跨有江外。太祖每臨大江而歎,恨不早用陳元龍計,而令封豕養其爪牙。」引文同上)。

同樣感到懊悔的還有劉備。劉備曾稱讚陳登有「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引文同上),但最終卻沒有用好陳登,錯失一位能臣良將。多年之後,劉備仍對錯失陳登感到懊悔,並對他的人格品德充滿敬佩之心,這一點在劉備與名士許汜的對話中有所體現。

劉備錯失陳登,曾多次感到懊悔

劉備經常和寄居荊州的名士品評天下豪傑,某天便聊到了陳登。名士許汜對陳登滿腹怨言,稱此人傲慢自大、不知禮節,起因是當初自己拜訪他時,陳登對他愛答不理。而且在休息時,陳登竟然自己睡大床,讓他睡小床,毫不講待客之道,簡直是無禮至極。

面對許汜的抱怨,劉備非常不認可,稱當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之時,許汜有國士之名,天下都希望他能出來拯焚救溺、匡救時弊。可是此君心中想的、嘴裡談的,都是有關求購良田、詢價美宅的話題,自然會讓陳登等正人君子厭棄反感。陳登還算客氣,如果是我劉備,我會自己睡在百尺樓上,讓你睡地板,怎麼會只有大小床之分呢?

劉備曾與許汜議論陳登,對後者充滿敬仰

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捨,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引文同上)。從這段話可以看中,劉備儘管與陳登分別多年,但依舊對其充滿敬仰之心。

陳登後轉任東郡太守,並最終卒於任上,年僅三十九歲,曹操得到消息後非常悲痛。曹丕稱帝后,追念陳登當年的功績,便拜其子陳肅為郎中,這也是後話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