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蜀漢在不失荊州的情況下,諸葛亮能不能北伐成功?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等到後期諸葛亮北伐,一樣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魏蜀吳三國之中,曹魏集團佔據北方不管從人口還是糧食產量,曹魏都是實力最強的、東吳佔據長江中下游地區人口和糧食產量都緊隨其後,劉備集團佔據四川及周邊山區等地,不僅僅是人口最少,而且最大產糧地區也就一個四川平原,是三國之中人口最少,糧食最少的國家。
荊州雖然很大,但劉備只佔據了南郡、武陵郡及零陵郡,這三郡可以說是人口和產糧最少的地方了,而人口多又產糧多的南陽郡、』江夏郡、長沙郡則是被曹操和孫權所佔據。
從戰略角度上來講,擁有南郡則進可攻退可守,地理位置是很不錯,但對於人口及糧食嚴重匱乏的劉備來講,本身我就是三國最弱的了,都是祈禱別人不要打自己,哪裡敢隨便出擊進攻別人。
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
對蜀漢來說,弱者是注定其無法單干,只能是拉攏東吳,配合東吳進攻曹魏集團。若東吳得勢,就故意減輕壓力,若曹魏得勢,就有意施加壓力。
這樣,就可以使吳、魏兩國陷入長期的拉鋸戰泥潭而不能自拔,待到雙方兩敗俱傷,才是蜀漢真正的出手時機,也是符合諸葛亮目的的。
正因如此,諸葛亮明知蜀漢最弱依然出兵北伐原因,恰好給東吳提供了進攻曹魏條件和理由。如果東吳和曹魏開啟戰端,就有可能導致雙方兩敗俱傷,這是諸葛亮心中最樂於看到的結果。
但如果兩國沒有火拚,怎麼辦?
那就反覆北伐,逐漸施加對曹魏的壓力。這樣,曹魏就只能對關中、隴西地區不停地增兵、增糧、增錢,東吳的可乘之機便越來越大,吳、魏交兵的可能性自然越來越大。
從軍事角度上看,防禦一方不可能對所有地方都照顧得到,再固若金湯的防線也會有盡頭。所以一般而言,進攻方在戰爭中的的主動性要更高。就算東吳不出兵,通過接二連三的北伐,只要魏軍稍有疏忽,蜀漢就可以奪占曹魏部分領土、消滅魏軍部分有生力量,這符合孔明削弱曹魏國力的想法,對蜀漢也是有利的。
我們總覺得諸葛亮北伐是屢敗屢戰、屢戰屢敗,殊不知諸葛亮也是在做樣子,他是在用實際行動慫恿東吳北上,堅定東吳與曹魏死磕到底的信心!
回到剛才的問題,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對曹魏集團進行消耗,同時也想趁機煽風點火,鼓動東吳捲入戰爭,自己來個漁翁得利。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就算劉備佔據的荊州三郡不丟失,三國從新進入混戰,劉備集團都耗不過曹魏和東吳,畢竟所佔據的地方能夠提供的物質條件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冷兵器時代,打戰靠的就是人口和糧食,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計謀都只能勝一時,而不能勝一世,國力最強的一方可以輸得起,一場二場的失利影響是極小的,赤壁之戰就能很好的說明,而作為最弱小的一方,只能在夾縫中生存,絲毫不敢大意,因為只要一次失敗就有可能是滅頂之災。
所以,諸葛亮這種對耗似的北伐,只是拖延時間而已,蜀漢政權想要最終獲得勝利,除非曹魏集團出現大分裂或者是東吳不要命的打曹魏,從而二敗懼傷,但是這種情況可能嗎,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關羽不丟荊州三郡,諸葛亮北伐依然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