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最終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北伐最終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北伐,也完全是為了實現劉備救復漢室的遺願。劉備是漢室後裔,在他生前,立志要消滅曹魏政權,復興漢室。可是他這個宏願未及實現便死去了。臨死之前,他把諸葛亮召到永安宮托孤「屬以後事,謂亮目:『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 國,終定大事』」。所謂「終定大事」,即是最後一定能消滅曹魏, 恢復漢室統一天下。諸葛亮當即涕泣表示,願「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後來,他出師北伐前夕,在給後主劉 禪的《出師表》中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 命以來,夙夜憂歎,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 竭弩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具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 忠陛下之職分也」。可見,諸葛亮北伐,也是為了實現劉備復興 漢室的遺願。

在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發生於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乃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五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而曹魏也曾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後,向蜀漢發動過反擊戰,但因受蜀漢地形、天氣影響而退軍。其中的五次北伐可分為:兩次大型(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第四次北伐);兩次小型(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領蜀軍第五次北伐。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

諸葛亮選擇先取隴右的確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因為第一次北伐,基本上已經佔領了隴右的絕大部分城池,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那麼隴右其餘城池,根本抵擋不住蜀軍。只要再攻下郿縣,就可以直接攻佔長安!那麼諸葛亮的北伐之戰可以說是已經勝利了!

至於後來幾次北伐,為什麼不再出兵子午谷偷襲長安。

原因那就更簡單了,因為自從第一次北伐後,曹魏已經感覺到孫吳看起來強大其實是"只沒爪牙的老虎",只要派大將守住壽春,就可以把孫吳牢牢的壓制在長江以南,曹魏的長江之北的土地根本不必憂慮(事實證明,這策略完全正確!孫吳政權從建立到滅亡,從來沒有佔領過長江以北的土地)。

相反曹魏原本認為是"可愛小貓"的蜀國(夷陵之戰後,蜀國兵寡將少,國力大損)卻給曹魏打了重重的一拳,如果不是馬謖無能,差點就讓諸葛亮佔領了長安!

這一拳把曹魏的滿朝文武給打醒了,從此曹魏的重點防禦對像從原來的孫吳變成了蜀漢!魏蜀兩國之間的險要關隘,曹魏皆加強防禦,並派出大將把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就被陳倉守將郝昭給抵擋住了),當然,那條可以直接攻打長安的子午谷,也被重點把守了。)

諸葛亮正欲屯田久戰,但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諸葛亮死後,蜀軍全軍退回漢中,至此歷時6年之久的五次北伐結束。

日後姜維也曾經數次北伐,但也以失敗告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