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時,東吳不敢偷襲蜀國的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北伐時,東吳不敢偷襲蜀國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三國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諸葛亮北伐的故事。

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於228年至234年,對曹魏發起的五次進攻戰。對魏戰爭期間雖然也有所斬獲,但沒能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諸葛亮本人也病亡於五丈原前線。

赤壁對決之時,曹操率領精兵南征,劉備與孫權為了更好地抵禦強勁的曹軍,結成了孫劉聯盟。戰勝曹操以後,劉備藉機奪得了荊州,接著又入西川攻佔了益州,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橫穿荊益的發展戰略設想。

漢中對決,劉備又戰勝曹軍,奪得了漢中,蜀漢的陣營抵達頂峰,劉備也邁入了人生道路的輝煌時代。殊不知,劉備都還沒春風得意多長時間,昔日的友軍孫權就注意力不集中了,派呂蒙襲取了荊州,並將關雲長斬頭,孫劉聯盟宣佈裂開。

劉備為了更好地搶回荊州及其為關雲長報仇,傾蜀漢之兵御駕親征,卻被小小年紀的陸遜在夷陵戰勝,劉備病故,蜀漢綜合國力也大大的消弱。

東吳獲得了夷陵對決的獲勝,但並沒有進一步攻擊蜀國,由於北方地區的曹魏陣營富強,假如吳蜀同歸於盡,總是讓曹魏坐收漁利。

劉備人死之後,諸葛亮掌管蜀漢政黨,那時候天下三分,為了更好地本身權益,他決策再次與吳國修完。

公年229年,諸葛亮派鄧芝起兵東吳,吳蜀兩國之間再度同盟,一同抵抗曹魏。另外,諸葛亮與孫權還承諾,一同滅了曹魏之後,以函谷關為界,兩國之間均分天地。

以後,吳蜀兩國之間交下,好像又返回了很多年前孫劉聯盟的景色。殊不知,大夥兒誰都搞清楚,沒有真正的朋友,僅有始終的權益,說白了同盟,不過是臨時的讓步罷了。

吳蜀往往同盟,是由於曹魏太過強勁,一旦滅了曹魏,兩國之間終將再一次點燃戰爭。諸葛亮從沒忘掉吳國襲取荊州,火燒連營的屈辱。

吳蜀兩國之間以前都對魏國開展過北伐,而且在事前商討,互相配合,可是實際上大家都坐觀成敗,坐山觀虎鬥,沒什麼心有靈犀可談。

諸葛亮與孫權不僅不互相配合,還要互相防備。諸葛亮一生數次北伐,每一次考慮,他都是會外派心腹著名將領到吳蜀界限佈防,以防重蹈覆轍當初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往事。

建興四年,諸葛亮北伐,他將本來駐紮永安的李嚴調到江州,而讓陳到駐守永安,還將最精英的白毦兵交給了他。永安恰好是吳蜀邊境線名鎮,而陳到是劉備的心腹將軍。諸葛亮派陳到那樣的將軍到永安駐防,便是避免孫權在背後捅刀子。

諸葛亮歸還哥哥諸葛瑾寄信,確立地表明自身在永安和江州設立雄師,便是想借諸葛瑾之口警示孫權,不必想趁自身北伐又故伎重施。

就算在諸葛亮人死之後,幾十年間姜維也數次北伐,但他謹遵諸葛亮的囑咐,從沒傾其綜合國力北伐,總是會留有一萬精兵提防東吳,就算是蜀漢亡國也禁止回援。

其實,諸葛亮死後,東吳的確對邊疆襲擾不斷,但蜀漢早有防備,所以也就沒佔多少便宜。公年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劉禪在成都獻城投降,蜀漢亡國。吳國以救援蜀國為名,出兵西進,準備乘火打劫,襲取永安。

吳軍萬萬沒有想起,蜀漢都亡國了,永安的守將卻依然沒有回援成都,吳軍被永安守將羅憲殺得蓬頭垢面,只能悻悻撤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