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的西晉時期,有這樣一群讀書人,他們不是整日醉酒談玄,就是不拘禮法、我行我素。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西晉時期為何會誕生像竹林七賢這一類的文人?
首先奢靡之風是由皇帝帶頭興起的,從而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社會風氣,當時的文人覺得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生活,於是便有了逍遙山林、終身不仕這樣一個社會群體。現在的人們一提起竹林七賢,腦海裡就會自動浮現出:七個灑脫的文人在茂林修竹之間縱情山水,飲酒賦詩,好不自在。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司馬氏家族與曹氏家族爭權奪利之時,嵇康在曹魏時期也是曹氏宗族的一員,但在看到司馬氏有可能會篡權奪位之後,不想為日後的司馬家族效力,他唯一能做的便是逃避,在竹林裡用喝酒、打鐵等行為自毀形象,來逼迫司馬氏不要讓他出仕為官。
與嵇康有此遭遇的還有阮籍,當時司馬昭想通過聯姻的方式來獲取阮籍對自己的支持,就讓媒婆去阮家為兒子司馬炎說親,阮籍知道如果自己拒絕了這份姻親,將會給阮家帶來滅頂之災,於是就天天將自己喝得酩酊大醉,而這一醉就是六十天,讓前來說親的媒婆說不上話,這段姻緣也就無疾而終了。阮籍也時常用詩來表達自己對當下社會的不滿,比如: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倘若是在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像嵇康與阮籍這樣的文人未嘗不會入仕為官,但面對司馬氏在高平陵之變後大肆殺戮曹魏時期的文士時,他們能做的就是逃避現實,整日在竹林中用酒來麻痺自己那顆似乎還飄在俗世的熾熱的心。但有所不同的是,嵇康在臨死前將自己的兒子嵇紹托付給了已是高官的山濤,而嵇紹也在山濤的教育下成為西晉少有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