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奐家族輩分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一共有五位皇帝,其中最後一位是曹奐。曹奐的生父是燕王曹宇,而曹宇的父親則是曹操,也就是說曹操是曹奐的祖父。可是歷史卻出現了非常詭異的一幕,曹奐要稱自己的生父為從祖父,管自己的堂兄曹叡(曹丕之子)叫父皇!這奇怪的輩分後面,到底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事情呢?
一、常道鄉公
曹奐本名曹璜,字景明,出生於246年,他的父親是燕王曹宇,母親是張魯的女兒。258年,十三歲的曹奐被封為安次縣常道鄉公,爵位並不算高,此時他做夢也想不到,幾年後他會成為皇帝!260年五月,魏主曹髦不甘心做司馬家族的傀儡,親自率領宮中衛隊去討伐司馬昭,結果被當場殺害,年僅二十歲。
此時的司馬昭尚不具備篡位的條件,為了繼續把持朝政,於是他打算挑選一位新的傀儡皇帝。經過一番討論,曹奐被選中了,「公卿議迎立公」。之後,司馬昭派他的長子司馬炎前去迎接曹奐,那一年曹奐年僅十五歲。六月初一,皇太后下詔,讓曹奐正式改名。第二天,曹奐於洛陽太極前殿登基,開始了六年多的傀儡皇帝生涯。
二、傀儡皇帝
曹奐雖然做了皇帝,但他的父親曹宇卻無法成為太上皇,這是因為曹奐在即位時,「為明帝嗣」。明帝指的就是魏明帝曹叡,也就是說,曹奐並非以曹宇之子的身份繼承皇位,而是以魏明帝后嗣的身份做皇帝的。按照正常的輩分,魏明帝與曹奐是平輩,他們都是曹操的孫子。但由於魏明帝無子,所以之後三位皇帝都是以明帝嗣子的身份即位的。
曹叡在位時,曾經明確規定,「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後之義」,「其書之金策,藏之宗廟,著於令典」。所謂「為人後者為之子」,意思是說改做他人後嗣的人,就是他人的兒子,換言之,曹奐繼承的皇位不是來自曹芳、曹髦,而是曹叡,這樣一來,他就是曹叡的繼子了。
三、亡國之君
265年,曹奐終於結束了傀儡皇帝的生涯,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晉武帝司馬炎對曹奐還不錯,封他為陳留王,食邑萬戶,「載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曹宇降為燕公,也享受相應的待遇。278年,曹宇病死,曹奐上書請示服喪問題,「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明帝祀,今於王為從祖父」。
有關部門認為,「應服周,不以親疏尊卑為降。」也就說,他們認為曹奐雖然已經不是曹宇的兒子,但卻應服喪期滿,不應該因親疏尊卑的關係有所削減。可是晉武帝司馬炎卻不這麼認為,他下達了一道詔書,內容很簡單,「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親」。陳留王曹奐繼承的是曹魏的正統,不應該為他的生父服喪。
參考資料:1.《三國誌》;2.《晉書》;3.《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