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曹奐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公元260年5月,發生了一場慘劇,堂堂皇帝曹髦,被成濟殺於曹魏京城洛陽大街之上。皇帝曹髦被殺,司馬昭和公卿大臣們商議一番,決定立燕王曹宇之子曹璜為皇帝。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親自到鄴城迎接常道鄉公曹璜,來到洛陽,改名為曹奐,奉明帝(指曹叡)祀入繼大統。
那麼問題來了,曹奐是燕王曹宇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孫,而魏明帝曹叡是魏文帝曹丕之子,也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這樣論輩分,曹奐就是曹叡的堂弟,兩人同輩,他怎麼能夠做曹叡的嗣子呢?個人認為這件荒唐事,不次於秦朝趙高的「指鹿為馬」了,下面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首先,曹奐不是自己主動降低輩分,成為堂兄曹叡的嗣子,而是司馬昭制定他為皇帝繼承人的。
曹奐,本名曹璜,字景明,公元258年,他被封為常道鄉公。公元260年,曹奐成為皇帝時,年僅15歲。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魏文帝曹丕的侄子,燕王曹宇的兒子。本來皇位和曹奐,乃至於他的父親燕王曹宇,都沒有一毛錢的關係。然而,造化弄人,曹魏第第四個皇帝曹髦慘死在大街之上,而司馬昭距離奪權時機還未成熟,不得不另立一個皇帝。這時,司馬昭選中了曹奐。
我們不知道司馬昭為何選中曹奐,讓他來當這個皇帝。如果上天選你來當皇帝,就和中了五百萬一樣,會欣喜若狂的。可是曹奐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此時的曹魏朝堂早已被司馬家族控制,已經名存實亡了。他來當這個皇帝,就是一個傀儡而已,和漢獻帝一樣的傀儡,甚至還不如漢獻帝劉協的處境。《三國誌》中記載如下:
常道鄉公奐,宇之子,入繼大宗。
其次,郭太后強烈要求新即位的皇帝曹奐輩分要低於自己,「奉明帝(指曹叡)祀」,不能使明帝子嗣斷絕。
不知道郭太后是出於哪種心思,她是真心不想讓魏明帝曹叡子嗣斷絕,還是她為了自己的面子,怕和自己同輩的曹奐成為皇帝,自己見了皇帝尷尬。不管是何種原因,由於司馬昭力挺曹奐為帝,毫無實力的郭太后不得不屈服,認可了司馬昭的提議,讓曹奐入繼大統,成為曹魏第五個皇帝。
最後,立和魏明帝曹叡同輩的曹奐為帝,是司馬家族蓄謀已久的陰謀。
其實,早在曹芳被司馬師廢為齊王時,司馬師就準備立彭城王曹據為帝。而曹據是曹操之子,魏明帝曹的叔叔,如果曹據真的被立為皇帝,他就是郭太后的叔叔,那麼郭太后的地位就很尷尬了。昔日的太后,就成了今日皇帝的侄兒媳。
因此,郭太后堅決反對立曹據為帝,理由是立曹據就意味魏明帝斷子絕孫,於禮不通。司馬師爭執不過,只能聽從了郭太后的意見,立高貴鄉公曹髦(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為帝。曹髦是曹叡的侄兒,是郭太后的晚輩,起碼在輩分上是對了。
現在,再一次面臨皇位繼承人的抉擇,司馬昭比他的哥哥司馬師強硬多了,強行立和郭太后同輩的曹奐為帝。
司馬昭為何處心積慮立與魏明帝曹叡同輩的曹奐為帝?
第一,司馬昭為了削弱魏明帝曹叡對政局的影響力。如果繼續立曹叡的子侄輩為帝,這個皇帝繼承的還是曹叡的大統,曹叡對曹魏政局還有一定的影響力。當時司馬昭只是掌握大權,可是還有老臣心向魏明帝曹叡,如僕射陳泰就當場質問司馬昭。
第二,司馬昭為了打擊唯一能與自己抗衡的郭太后。郭太后是魏明帝曹叡的皇后,只要即位為帝的是曹叡的嗣子,那麼她就是太后,能以「太后」的身份,參與朝政,和司馬家族對抗。因此,司馬昭才千方百計,立與郭太后同輩的曹奐為帝。
總結:司馬昭選擇了曹奐,又為了解決郭太后的顧慮,竟然想出了讓曹奐「降輩分」的荒唐事。他們還振振有詞,按「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親」,認為曹奐為了服從曹魏江山的統治,不得不拋棄私情。此後,曹奐再見了自己的父親燕王曹宇,只能稱其為「從祖父」,而不能稱其為「父親」了。
我國古代,一個家族內,如果兄弟數人中有一個沒有兒子,其餘有多個兒子的兄弟就不得不過繼一個給這個兄弟,讓他繼承香火。如司馬昭曾將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無子的兄長司馬師,繼承他的爵位。可是曹奐這個「降輩」入繼大統的荒唐事,駭人聽聞,輩分都亂了,有悖於我國古代三綱五常。這個事件已經不次於秦二世時期趙高的「指鹿為馬」了,是歷史上少有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