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備與孫夫人在石首成親,只是在那裡完成了婚典,婚後,孫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孫權主動嫁妹,主要是為了結好劉備,鞏固孫劉聯盟,共同對付曹操。三國演義寫劉備到東吳招親,是發生在劉備得到荊州之後,周瑜為奪回荊州設下的「美人計」。周瑜想用此計謀把劉備囚禁起來,以便使人去見孔明討荊州、換劉備。史事正好相反,劉備與孫夫人成親在前,借荊州在後。所以事實上劉備根本去東吳,更沒有樂不思蜀了,說劉備樂不思蜀愛美人差點忘了江山,那可是千古奇冤呀。
劉備東吳招親,是《三國演義》的精彩篇章。小說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描寫得有聲有色,煞是熱鬧。但都屬於「戲說」,劉備根本未去東吳成親,而是孫權著人送妹到荊州之地與劉備完婚的。劉備娶孫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 冬農曆十月,陰曆十二月。也就是赤壁戰事一年之後。當時孫權在京口,即今江蘇省的鎮江市。《三國演義》讓吳國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嬌婿容顏,那甘露寺就是鎮江的佛寺,至今視作一處三國風物勝跡。只是吳國太那時已無緣去佛寺看新郎,孫權這位母親——吳氏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 就去世了。
演義寫劉備東吳招親,是發生在劉備得到荊州之後,周瑜為奪回荊州設下的「美人計」。周瑜想用此計謀把劉備囚禁起來,以便使人去見孔明討荊州、換劉備。史事正好相反,劉備與孫夫人成親在前,借荊州在後。劉備提出借荊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的事。
劉備是以東吳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見孫權,求借荊州的,但孫權沒有同意。當時周瑜上書反對,東吳群臣除魯肅外也都不贊成,後來周瑜病故,魯肅到江陵接替周瑜職務,孫權才聽取魯肅勸說借荊州給劉備。那已是劉備與孫夫人成親約有一年的光景了。赤壁之戰後,劉備南征荊州的江南四郡,據有了長江以南荊州的絕大部分地盤。周瑜攻克江陵後,將江南岸的公安分給了劉備。劉備是在立營公安時與孫夫人成親的,但成親的地點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為什麼沒在公安結婚而在石首成親﹖很可能是出於一種禮節上的考慮。人家將孫夫人自京口溯江而上千里迢迢送來,劉備得前往迎親才是,比較理想的地點是離公安不遠處的石首。石首城關繡林,地處江邊,山色秀美,迎親隊伍張燈結綵,沿途錦幛成林,繡林之名即由此而來,石首也因而被稱為「劉郎浦」。杜甫晚年至江陵,移居石首南遊時所寫《石首早發》一詩,首句即為「掛帆早發劉郎浦」。唐代另一位詩人呂溫經石首,亦曾口占《劉郎浦》一詩:「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幄黃金。誰將一女輕天下﹖欲換劉郎鼎峙心。」詩中的「明珠步障」,是詩人想像孫夫人乘步輦到石首成親時華貴的景象。所以,劉備真正洞房續佳偶之處不在現今的鎮江,而在現今荊州市的石首。
劉備與孫夫人在石首成親,只是在那裡完成了婚典,婚後,孫夫人即被接到公安去了。孫權主動嫁妹,主要是為了結好劉備,鞏固孫劉聯盟,共同對付曹操。但結果事與願違,對孫劉聯姻未能起到應有作用,孫夫人成了這場政治婚姻的犧牲品。孫劉聯姻所以沒能發揮作用,關鍵是荊州問題。由於荊州所處戰略地位重要,孫、劉兩家都勢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