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重人倫。五倫之中有朋友。朋友中最鐵的主要是三種人,一起上過學的同學,一起扛過槍的戰友,一起坐過牢的獄友。相對戰友和獄友,同學關係更普遍。不是每個人都有戰友和獄友,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有同學。
和平時期,同學之間互相照應、互相提攜的比較多。到了亂世,同學之間互相欺騙、互相傾軋的比較多。三國之前的戰國時代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孫臏和龐涓兩位老同學鬥得你死我活。李斯把老同學韓非介紹給秦王嬴政,後來又唯恐老同學搶了自己的飯碗設計害死了韓非。
三國時代也是亂世,這個時候的人,連親兄弟死活都不管,何況老同學。書中寫到的情況提醒我們,有些同學很危險。
最初出現的一對老同學劉備和公孫瓚,他們的老師是大名鼎鼎的盧植,鎮壓黃巾起義的時候是東漢政府軍一個方面的統帥。盧植的老師是大儒鄭玄,鄭玄求學的馬融也是大儒。所以,從學問師承來說,這兩位都有一定的根基。
兩人之中,公孫瓚是官二代,事業起步比較早,一出場就是一方諸侯。劉備那個時候還是個體編織的小手工業者。國難當頭,劉備拉上關、張兩位老弟到處投靠實權人物找機會。哥兒仨先是跟著劉焉、盧植鎮壓黃巾軍,朝廷不過給了劉備一個縣尉之類的小官。張飛鞭打督郵闖了禍後,劉備丟了官,又跟著皇族劉虞替朝廷維穩。此後,老同學公孫瓚推薦劉備擔任自己手下的別部司馬和平原縣令。縣令是一把手,別部司馬手裡也有一些軍權,公孫瓚對劉備應該說是很不錯的。
公孫瓚對劉備不錯,劉備對公孫瓚怎麼樣呢?應該說,劉備見到公孫瓚表面上都是恭恭敬敬的,但也沒有準備死心塌地跟著公孫瓚,也沒有把自己看成公孫瓚的部下。劉備稱公孫瓚為兄長,公孫瓚稱劉備為賢弟。兩人之間是兄弟關係,不是主公和部將的關係。劉備胸懷大志,隨時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
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通過文化名人孔融向劉備求救。劉備準備出手,也沒有先請示公孫瓚。公孫瓚大概不太願意劉備離開平原,說了一句:「曹操跟你沒啥仇,何必替人出頭」。劉備則回答已經答應了,就不能不去,顯然有點敷衍。倒是公孫瓚比較大方,又給了劉備兩千軍馬。這樣,加上原來的三千兵馬就有了五千,在當時的軍閥混戰中算是一小股力量了。有了軍馬,劉備又提出借趙雲。公孫瓚手下有名的戰將不多,處於成長期的趙雲是其中最有潛力的一個。劉備手下有關、張,借趙雲不過是為以後挖趙雲醞釀感情。
這兩位同學之間,公孫瓚仁至義盡,劉備有點不厚道。救了徐州以後,劉備一邊等機會,一邊不停讓徐州,賺足了人氣,再也沒有回到公孫瓚手下。後來公孫瓚和袁紹爭奪地盤,如果劉、關、張在身邊,不會敗得那麼慘,至少不會丟命。
蔣干和周瑜,也是一對老同學。蔣干在曹操手下當謀士參謀,周瑜在東吳當大都督。最初都是一般高低的老同學,到了社會上轉一圈兒,馬上就分了上下了。這一點,古代跟現代沒有什麼區別。
赤壁大戰前夕,蔣干,這位曹操幕下的無名謀士參謀,主動請纓要到東吳大營走一趟,準備勸降周瑜。曹操對此當然不抱什麼大希望。但是,既然蔣干有這個積極性,曹操當然也就樂見其成。蔣干的膽量也頗大,帶著一僮二僕,乘一葉小舟就來到了到江東。
周瑜當然知道老同學來幹啥了,馬上就和太史慈等人佈置了一個圈套,準備對付蔣干。周瑜為老同學準備了一個大飯局,名為「群英會」,把東吳的文臣武將全部請過來,在蔣乾面前炫耀軍威。吃飯了時候,周瑜宣佈紀律,只談同學之情,不准談公事。周瑜開懷暢飲,在老同學面前得意忘形,吹噓自己兵強馬壯,最後還說:「想當年我們同學的時候,怎麼會想到還有今天?」
大醉之後的周瑜,邀請蔣干抵足而眠,這是古人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蔣干夜裡偷了曹操手下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機密書信,又偷聽到周瑜要取曹操人頭的夢話,自以為得計,一大早就跑回去報告曹操。盛怒之下的曹操,殺掉兩位水軍首領。其實,這一切都是周瑜的計策。
周瑜和蔣干兩位老同學,表面上把酒言歡,抵足而眠,實際上互相算計,把對方作為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蔣干勸降不成,偷取機密,如果那蔡瑁、張允那兩位真是江東方面的臥底,對周瑜來說就是致命一擊。當然,周瑜的智力更高一點,設了一個圈套通過蔣干把曹操給坑了。曹操也不傻,不久就明白中計了。按照曹操的脾氣,蔣干很有可能掉腦袋,但此時的曹操有八十三萬人馬,總覺得勝券在握,吃點小虧他不在乎。這是其一。其二,蔡瑁、張允原來是劉表手下,曹操不怎麼放心,原先就準備讓這兩人把水軍練出來再殺掉,早殺晚殺都是殺。殺掉蔣干,暴露出自己中計反而讓人笑話,不如先吃個啞巴虧不聲張。
蔣干同學也是個打不死的「小強」。過了兩天,江東黃蓋、甘寧等投降,蔣干又主動提出去刺探虛實。二次見面,周瑜大罵老同學。這一次,兩位同學既不喝酒吃飯,也不抵足而眠。周瑜讓手下把蔣干送到招待所,不再搭理。在這裡,蔣干遇到了鳳雛龐統並把他引見給了曹操。臥龍、鳳雛,得其一可以得天下,曹操很滿意。沒想到,這又是周瑜的一個計策。龐統來到曹營,獻上了「連環計」,建議曹操把所有戰船用鐵鏈連成一個整體。「連環計」解決了曹操一直頭疼的問題,讓北方士兵能夠參加水上作戰了。但是,「連環計」也使得曹操最終在孫劉同盟的火攻面前全軍覆沒。
周瑜和蔣干,見面大談同學之情,通過蔣干,周瑜最終算計的是曹操。
曹操和許攸也是老同學。曹操廣招天下人才的時候,許攸並沒有去投奔。許攸選擇的是名氣更大的袁紹。許攸在袁紹手下算是最出色的謀士參謀,但袁紹優柔寡斷,用不了許攸的計謀。官渡之戰中,許攸截獲曹操的書信,得知曹軍軍糧不足,建議袁紹分兵夜襲許昌,兩路夾擊曹操。如果袁紹採納,曹操必敗。袁紹不僅不採納,反過來說許攸是曹操的奸細,又以許攸貪腐等理由驅趕許攸。逼得許攸差點拔劍自殺。
許攸無路可走,只能投靠曹操。曹操深知老同學的才華,聽到許攸來,光著腳出來迎接。這個時候的許攸比較謙虛,很感動地說:「您是丞相,我是布衣,太客氣了。」曹操則說:「我們老同學,不談名氣和爵位」。感動之餘的許攸給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建議曹操火燒烏巢,斷了袁紹的糧,幫助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弱勝強。在曹操攻打冀州城的時候,許攸又建議決漳河之水水攻,為消滅袁紹殘餘力量立下大功。
立了功的許攸就不那麼謙虛了,在曹營眾將面前稱呼曹操的小名「阿瞞」,還說:「阿瞞,沒有我,你能進得了冀州城嗎?」曹操聽了大笑,手下的許褚等人卻很不滿。最終,許攸被許褚殺掉了。
曹操對許褚不過是狠狠地批評了一下而已,並沒有其他的處罰。以曹操的性格和權謀而言,也許,殺許攸的幕後指使人正是曹操。
如果真是這樣,像曹操這樣做大領導的老同學就太可怕了。用得上時,跟你大談同學之情;用不上時,一個手勢、一個眼神,自有許褚之類的打手來收拾你。所以,許攸之類,一介文人,無權無勢,千萬不要高攀曹操之類的同學,更不能在老同學面前擺譜。因為,有權的老同學往往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