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中原。還有一不可小覷的勢力佔據著遼東,這就是割據遼東的公孫家族。
公孫家族中的公孫淵於公元228年繼位後,他所面臨的政治格局是魏國和蜀國聯盟形成了南北對峙,雖然中原的魏國是遼東名義上的宗主國,但遼東遠離中原成為曹魏的心腹大患。公孫氏歷經三朝積累的國力,形成了和中原政權對峙的僵局。這為公孫淵的野心,提供了施展的空間。他試圖以平衡式外交在曹魏和東吳之間漁利。恰好東吳孫權也想在曹魏背後插上一刀,利用北方的遼東勢力對其形成戰略威脅。
因此,公孫淵繼位以後,遼東和東吳之間就展開了頻繁的外交接觸。魏國當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祁山和淮南戰場,尚無餘力去處理遼東事務。當時的魏國對公孫氏主要採取的就是安撫策略,對公孫家族不斷予以加官進爵,可是對於一心要稱王稱霸的公孫淵來說,魏國的官爵早已滿足不了他的野心了。於是,公孫淵便自作聰明的在曹魏和東吳兩國之間玩兒起了三角戀愛。
公孫淵和東吳的孫權往來暗通,另一面卻討好魏國,可是這樣的事魏國又怎麼會不知道呢?於是公孫淵的這種勾當,就徹底的激怒了魏國。在公元232年,魏明帝曹睿下令出兵討伐。但是由於當時幽州兵少,再加上長途奔襲,曹魏首次征討遼東失利了。
公孫淵雖然打敗了魏軍,但是他的心裡是惴惴不安的,因為他知道得罪曹魏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於是他轉向東吳孫權,上表稱臣。公元233年3月,孫權派遣使臣等率領大軍萬人攜帶大量金銀珠寶,赴遼東封賞公孫淵,並賜其為燕王。公孫淵沒有料到,孫權會如此大張旗鼓的對他進行封賞。在謀士參謀們的建議下,公孫淵細想孫權的用意後,嚇出了一身冷汗心想:「這是要把禍水引向遼東啊」。於是,公孫淵在盛怒之下,派兵圍剿了東吳使船,並斬殺掉來使,截獲東吳大量珠寶,並將使臣首級送往洛陽,並上書稱,遼東對東吳展開了外交誘惑,將孫權引入了圈套,自己為曹魏建功立業不遺餘力,肝腦塗地。當年冬天,魏國順水推舟,拜公孫淵大司馬,封樂浪公。
然而公孫淵對曹魏的虛於委蛇,對東吳的背信棄義,使其信譽全失。公元237年曹魏派遣幽州刺史丘儉兵臨城下,宣召公孫淵去洛陽上朝。公孫淵深知這是曹魏對他下的最後通牒。他自恃遼東遠闊,公孫氏三代四主的根基穩固,如此大業豈能拱手奉獻於曹魏?於是只得翻臉迎戰,公孫淵以丘儉會戰於遼寧海城,魏軍作戰不利而敗退。這是曹魏第二次征遼東失敗。
隨即公孫淵公然叛魏,在遼東自立為燕王,設置百官衙署,改年號紹漢,並派遣使臣招降鮮卑。公孫淵稱帝后,多次派兵出沒於曹魏的北方偏遠地區進行騷擾。公孫淵的徹底背叛,讓魏明帝終於醒悟要想平定遼東,必須竭盡全力痛下決心徹底剷除公孫淵。於是,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召見位高權重的司馬懿,勒令其統領四萬大軍征討遼東。司馬懿不愧為曹魏的名臣,僅用一年時間,就將公孫淵打敗,公孫淵被魏軍斬殺於遼河岸邊。
這次征討遼東,徹底剷除了公孫家族在遼東的勢力,使曹魏一次性解決了後顧之憂,遼東六郡自此正式列入曹魏版圖。至此公孫氏政權歷經50年的統治,於公元238年宣告結束,曹魏完成了對北方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