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丞相都是權傾朝野之人,有的都不能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概括,但東吳國的丞相卻是一個例外。第二任丞相任職十九年,這應該算是不短了吧?但他無論是在三國還是在後世,都不算是特別有名,這除了他沒有親自指揮過大的戰役之外,也與他的不事張揚有關。還在他擔任尚書令期間,就被孫權封為鄉侯,但他的家人卻還不知道,足可看出他的行事低調。不過,孫權卻對此人特別器重。且看這個行事謹慎的丞相都有些什麼過人之處。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小故事,一起看看吧!
顧雍,字元歎,吳郡吳縣人。成年後任合肥縣長,後來調到婁縣、曲同、上虞等地,都有政績。孫權兼任會稽太守時。不到郡治,而是任用顧雍為郡丞,代理太守的職務。他討伐入侵的強盜,使全郡四界安定,官吏百姓都歸順他。幾年後入幕府任左司馬,孫權做吳王后,他連續升任大理奉常,兼任尚書令,封陽遂鄉侯。他剛被封侯返回官府時,家裡的人都不知道,後來聽說此事才感到驚奇。
黃武四年,他從吳縣迎回母親。母親到達後,孫權來慶賀他們,親自在堂屋向他母親行拜禮。朝廷大臣全來聚會,以後太子又來向他們慶賀。顧雍為人不喝酒寡言少語,舉止適時又適宜。孫權曾經感歎地說:「顧君不開口便罷,一開口必定會有道理。」到了宴飲歡樂的時刻,顧雍左右的人擔心酒後失禮,而由於顧雍就在面前因此不敢放縱情懷。孫權也說:「顧公在座,使人不快活。」依次足以看出顧雍的莊重所顯示出來的威嚴。這一年,顧雍改任太常,孫邵去世,接任丞相,總理尚書事務。顧雍經常到民間徵詢意見,如有屬於政務應當採用的,就秘密地呈報。如果被採納,就歸功於皇帝;如果不被採納,就永遠不洩露出去。孫權因此很看重他。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陳述和建議,他的言詞態度雖然恭順,他所堅持的立場原則卻是正直的。孫權曾經詢問朝政的得失,張昭趁機把他收集到的意見都說了出來,他認為法令太煩瑣,刑罰稍重了些。應當有所削減。孫權聽了沒有回答,回過頭問顧雍:「您認為怎麼樣?」顧雍回答說:「我瞭解的情況,也同張昭說的一樣。」於是孫權便與大家商定獄訟的法令,並減輕刑罰。呂壹任中書典校郎期間,因為得到孫權的重用,逐漸地獨攬權勢,專行賞罰,逐漸發展到誣蔑誹謗大臣,排擠陷害無辜,顧雍也被告發,並因此受到譴責。後來呂壹的罪行披露,被收押在廷尉。顧雍前去審理此案,呂壹以囚犯的身份來見顧雍,顧雍卻和顏悅色,訊問了他的口供,臨走時,顧雍又對他說:「您心裡大概還想說點什麼吧?」呂壹只是叩頭,無話可說。當時尚書郎懷敘當面咒罵羞辱呂壹,顧雍責備懷敘說:「官府有明確的法令。何必這樣呢!」
顧雍任相十九年,享年七十六歲,赤烏六年去世。起初,在他的病還不嚴重時,孫權派醫生趙泉給他看病,然後就任命他的小兒子顧濟為騎都尉。顧雍聽到任命後,悲哀地說:「趙泉善於識別生死,我的病肯定好不了,因此皇上想讓我親眼看見對顧濟的任命。」他死後,孫權身穿喪服來弔唁。
顧雍對於尚書郎懷舒的責難,後人覺得並不正確。說他雖然在審問呂壹時和顏悅色,的確是長者所為,但卻不應該在臨走時再加上那麼一句。假如呂壹只稱冤枉而不說出理由,這就失去了審理案子的本意;假如顧雍把他的話報告給了皇帝,孫權以為這是在替他說情,孫權就此饒恕了他,那麼,那些被呂壹陷害致死的人不是很悲慘嗎?再說懷敘罵他,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懷敘和呂壹沒有私怨,只不過是嫉惡如仇而已。當然了,我們也看出此人的風格,即便是面對陷害過自己仇人,他也沒有「你終於犯到我手裡」的那種情形。這也算作是一種厚道和低調吧!
除了謹慎和能力,顧雍的任職還應該和他的家族背景有關。本來,孫邵去世後,很多人都認為這個丞相一定是非張昭莫屬,但孫權卻說,丞相日常事務太多太雜,我怎麼好意思在煩勞張昭呢?恐怕說是這樣說,還是因為顧雍也是江東大族,孫權要搞一些平衡。
另有史書還記載了一件事,顧雍的孫子顧譚因為牽涉到了兩宮事件遭到政敵全家的陷害,有關部門給顧譚定了一個「大不敬」的罪名,按律法應該判死刑。孫權考慮到顧雍的緣故,只是將他判了一個流放,可見孫權還是對顧雍很重情的,至少張昭、魯肅、陸遜都沒有這樣的境遇。這樣算是這個厚道低調的人在東吳少有的待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