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草船借箭都是東吳人幹的,那麼歷史神人諸葛亮的真實能耐究竟有多大呢?
諸葛亮是個口才極佳、但是尖酸刻薄的人。他不僅有舌戰群儒這樣的光輝業績,還曾經在兩軍陣前直接罵死老王朗。王朗想憑三寸不爛之舌,兩行伶俐之齒,說服諸葛亮降曹魏。這老頭以為自己有能耐,他沒想到諸葛亮嘴皮子比他利落多了。他上來還沒說話,諸葛亮先把話遞過來了——「你這蒼髯老賊,皓首匹夫」。王朗一口痰上來,給憋住了。諸葛亮又罵他,他一口氣上不來了。當時老頭一著急從馬上掉下來,死了。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口才和他的尖酸刻薄。
諸葛亮不光是個最佳辯手,同時還是一個好演員。大家還記得諸葛亮三氣周瑜吧。當然三氣周瑜也不是諸葛亮干的,但是柴桑弔孝確實是諸葛亮所為。周瑜死了之後,劉備派諸葛亮去柴桑弔孝。柴桑是現在的九江,漢代時候叫柴桑。諸葛亮一進來就開始哭,「失哉公瑾,痛哉公瑾」。諸葛亮掉眼淚,都沒用辣椒水,這就說明諸葛亮是個演技派的好演員。
諸葛亮有著很強的權力慾,有些好大喜功,不夠審時度勢,略微顯得貪圖虛榮。他在《出表》裡說:「自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庶竭駑鈍,攘除奸雄,恢復漢室。」
當時蜀在三國裡國力是最弱的。你看《出師表》一開頭就寫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按道理說,既然國力不行,到了生死關頭,你趕緊關起門來,好好發展自己經濟,諸葛亮反而大動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爭天下正統。最後蜀中國力越來越弱,等諸葛亮一死,姜維一個人根本撐不住。
這和諸葛亮竭澤而漁、焚林而獵、殺雞取卵有直接關係。你看成都武侯祠,上面有副對聯寫得非常好。上聯叫「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下聯叫「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就是說你得審時度勢。有人說諸葛亮對待下邊人太嚴厲了,一點也不寬容,但是這副對聯的作者告訴大家,無論是寬還是嚴,前提是得審時度勢。面對當時天下的情況,蜀國宜自保,宜發展經濟,勵精圖治,而不是主動去攻打別人。國力耗到這程度,諸葛亮為什麼還要打呢?因為他知道自己身體快不行了,他想在活著的時候建功立業。這不是為了蜀國,而是為了個人的千秋功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有點自私,圖自己虛名。
提到國軍悍將衛立煌,大家一般會想到兩個事情,一個是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戰場上與林彪的對決,另一個則是抗戰時期血戰日寇的「忻口會戰」。
看衛立煌的照片,你會發現,他的氣質與其他的國軍悍將不太一樣。與杜聿明等將領鮮明的軍人氣質相比,衛立煌更像個大老粗。但就是這個大老粗,被日本人稱為「支那虎將」,被美國人稱為「常勝將軍」。
抗戰全面爆發後,衛立煌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由於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也屬於第二戰區的軍隊序列,所以,藉著去洛陽開會的機會,衛立煌取道陝北,對延安做了短暫的參觀。這也是唯一一位參觀過延安的戰區司令長官。
在延安,身為長官的衛立煌受到了熱烈歡迎。毛主席親自致歡迎詞,並與衛立煌相談甚歡。在延安,衛立煌親眼目睹了八路軍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並對八路軍在敵後的抗戰做了很高的評價。
因為時間關係,衛立煌僅僅在延安待了一天時間,第二天就離開了。離開時,毛主席派人將他送出了30里路。
在衛立煌的延安之行中,有一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