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身為東吳的托孤大臣,為什麼沒有存在感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昭身為東吳的托孤大臣,為什麼沒有存在感呢?

在三國這個亂世紛爭的時代中,湧現了太多的治世能臣和亂世英雄。東吳在三國之中雖然影響力不比蜀魏,但是能和蜀魏成三足鼎立之勢,說明東吳也是人傑地靈之地。但是三國中有一位最無能的謀士參謀,幸好沒有被孫權重用,不然東吳早就滅亡了。曹操曾經就在長江邊上誇過東吳的領導者孫權,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可見孫權的在位,對東吳來說,是一大福祉。

托孤大臣

當年東吳第二代領導人孫策在遇刺後曾托孤三位大臣,來幫助年僅十八的弟弟孫權領導江東。其一是周瑜,其二是張昭,其三是魯肅。孫策還告訴孫權: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但是細細品讀三國的吳史,這個張昭真的配得上托孤大臣之名?其實不配,為什麼?

孫權投降曹操

第一,赤壁大戰前勸孫權投降曹操。曹操當年在戰勝袁紹袁術兩兄弟,收復徐州,荊州後,天下大半皆收入囊中,霸業將成之時只差江東之地了。曹操命人沿著長江下發了數萬封征討書,此時兵鋒所向無敵,大有一統天下之勢。然而魯肅帶著諸葛亮前來建議孫劉聯手抗擊曹操,這時候以張昭為首的江東文臣希望孫權能夠歸降曹操,以保江東免遭戰火紛擾。但是以周瑜為首的武將們希望孫權能和劉備聯手,抗擊曹軍,保衛先主創下的江東基業。結果歷史證明了張昭的建議是錯誤的,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打的曹操幾年之內不敢南下。

孫權向劉備求和

第二,夷陵大戰前勸孫權向劉備求和,當時劉備因為關張二人的死舉全蜀之力征討東吳,張昭就告訴孫權說,劉備現在剛取巴蜀之地,稱帝不久,加上報仇決心的堅決,此時與他交戰必定要玉石俱焚,有損江東幾十年的基業。好在孫權並沒有採取張昭的建議,而是拜陸遜為大都督,領兵抗吳,陸遜之才不亞於當年的周瑜,周瑜當年的赤壁之戰中火燒曹軍,殺的曹操數年不敢南犯。

總結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直接把蜀漢幾年的基業給燒沒了,夷陵之戰後的一年,劉備便病逝白帝城,東吳成了大贏家。在三國之中最著名的三場戰役中有兩次戰役孫權都做出了果敢的決定,沒有聽信張昭,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三足鼎立之勢。所以說,張昭根本配不上托孤大臣的身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