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年,孫權向魏文帝曹丕稱臣,並且接受了吳王的封號。之後,孫權開始任命各級官員,然而在選擇丞相時出現了爭議。人們都覺得丞相之職非老臣張昭莫屬,可是孫權卻選擇了並不怎麼出名的孫邵!在孫邵死後,百官再度推薦張昭為丞相,孫權卻再度拒絕,而是任用了顧雍。那麼,孫權為何不選擇張昭做丞相呢?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張昭是何許人也
張昭字子布,是彭城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而且還拜白侯子安為師,向他學習《左氏春秋》。當時,張昭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沒錯,就是曹魏的那個王司徒)齊名,三個人還是好朋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昭渡過長江,來到江東避難。後來,孫策起兵,招賢納士,請出了張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
孫策非常重用張昭,「文武之事,一以委昭」,而且還「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張昭也盡心竭力地輔助孫策。可是200年,孫策遇刺,重傷而亡。當時,孫權年僅很很小,而東吳局勢動盪,在這種情況下,孫策臨死前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二、輔佐孫權功績大
可以說孫策臨死前,算是托孤於張昭,也正是在張昭的輔佐下,孫權才成為江東之主,「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此後,張昭「上表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幫助孫權穩住了局面。張昭在輔佐孫權期間,安撫百姓,推薦人才,做得非常出色。在孫權出兵時,張昭留守後方,負責所有政務。
後來,黃巾餘黨起兵叛亂,張昭還一度領兵出擊,並且取得了勝利,「別討匡琦,又督領諸將,攻破豫章賊率周鳳等於南城」。孫權對張昭也非常尊重,待張昭以師傅之禮,對於群臣大多直呼其名,唯有稱呼張昭為張公。可是說,張昭雖然當時沒有做丞相,但他在東吳的地位、作用相當於丞相。
三、張昭為何沒成丞相?
孫權稱王后,沒有封張昭為丞相,孫邵死後,即使有百官的推薦,孫權依然沒有封張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當時,孫權自己有個解釋,「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丞相的工作太繁忙了,而張昭年紀大了,這不是優待老臣的行為;第二,張昭性情剛烈,非常固執,如果不聽他的,就會產生矛盾。
其實,孫權所說的並不完全,張昭之所以不被封為丞相,還與一件事有著直接關係!這就是208年,赤壁之戰前夕,面對曹操的大軍時,張昭主張放棄抵抗,「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最終,孫權否決了張昭的意見,自此之後,張昭在東吳的政治地位就開始下降,逐漸退出了政治核心。此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張昭並非江東士族,他來自徐州,孫權重用江東士族,才能贏得支持,所以他選擇了顧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