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作為一個明白人 諸葛亮為什麼還能上演空城計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懿作為一個明白人 諸葛亮為什麼還能上演空城計

你真的瞭解空城計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三國的歷史當中,不僅有著武將的對決,同時還有謀臣的博弈。如果說在三國的前半段都是在爭地盤,那麼三國的後半部分出現的兩個人物,就不得不好好說一下,兩人便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一對冤家的博弈過程,也為三國的歷史歲月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不過,在兩人的對局當中,有一段精彩的戲份那就是司馬懿這麼明白的一個人,為什麼還會有諸葛亮上演的空城計?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

空城計發生的緣由

雖然說歷史上並沒有真實發生過這些事,但是在《三國演義》當中有關乎空城計的記載。故事的發生便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過程中,諸葛亮派遣馬謖去街亭,可是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沒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一意孤行,最終造成了街亭的失守。然而魏國則派遣司馬懿掛帥前來攻打蜀國的軍隊,在攻陷了街亭之後,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然而對面的諸葛亮因為身邊沒有可用的軍隊,便在城池上面,打開城門,自己則在城樓彈琴。可是見到此景的司馬懿並沒有下令進攻,而是選擇退軍的做法,這便有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一說。

但是對於演義當中的空城計來說,不同的人有著眾多的看法。其實就個人而言,空城計的發生,不僅是諸葛亮的臨危不亂,更有著司馬懿的特別的用意。

司馬懿當時的處境堪憂

其實司馬懿如果說不是後期的發生的高平陵兵變,或許就永無出頭的機會。但是空城計的發生,也並不代表著一定的結果,在演義當中,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在面對一個城樓彈琴的人,完全可以派遣自己的先鋒部隊進城去查看虛實。亦或是用到自己的弓箭手,將城樓上的諸葛亮亂箭射殺,這相對於魏軍來說,絕對是個絕佳的機會。

司馬懿之所以選擇退軍,完全是為了自己著想。當時的司馬懿因為常年在軍中,尤其是作為托孤大臣而言,他當時的處境也是相當的微妙。如果不是蜀漢的大肆進軍,朝廷自然也不會想到在家賦閒的司馬懿。為了能夠有個長久的用武之地,司馬懿也必須有個可以讓自己發揮價值的人或者事。諸葛亮的歷次北伐的過程中,每一次的對手都是司馬懿。這也為司馬懿能夠有利用價值埋下了伏筆。

司馬懿絕對是個聰明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得到曹家的信任,自身如果沒有利用價值,那麼自己的未來也終將會被歷史所淹沒。在當時的朝局當中,司馬懿備受排擠,只有外有強敵的壓力,才能夠保住司馬懿的地位不會被動搖。所以說不管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真是假,都要留著諸葛亮存在於蜀漢。當然,也正是因為諸葛亮對於司馬懿的瞭解,兩個人或許會達成某種共識,這才有了演義當中的空城計片段。

司馬懿生性多疑

司馬懿的性格和曹操有著頗多的相似,遇事多留兩個心眼。我們在上文中提到,司馬懿在曹營當時的地位尷尬。尤其是在面對曹操這樣的人物,更應該時刻小心。司馬懿所率領的是十五萬大軍,可想而知,如果說出現一些差池,那麼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差不多提前宣告結束了。而且對手也是有著神機妙算的稱呼的,所以在面對諸葛亮的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自然也要多一分的忌憚在其中。

雖然說司馬懿和諸葛亮平生素未謀面,但是在回顧一下劉備的發家史便可以得知,諸葛亮本身的能力,就足以讓司馬懿不敢小看。更何況在城池上的表現,這顯然讓司馬懿摸不著頭腦。十五萬大軍烏泱泱一片,而諸葛亮卻可以在城樓上悠閒的探親。生性多疑的司馬懿,面對此情此景,自然也有著極大地疑問。可是現實並不能允許他去冒險,只能選擇最為穩妥的辦法,那就是撤軍,只有這樣才不會有任何情況。

結語:

換言之,其實對於諸葛亮的這次北伐,以及街亭的失守,也就已經注定諸葛亮不可能會翻起來太大的浪花。司馬懿為了給自己撈取政治資本,首先是不能冒險去選擇攻城,去殺掉諸葛亮。這樣操作的話,會引起連鎖反應。同時在加上司馬懿本身就是個生性多疑的性格,在面對此情此景的情況,如果出現失誤,自己依然很有可能造成很多損失。軍事失敗的後果遠比中庸撤退更為有價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