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漸衰落的蜀漢,姜維是如何防禦曹魏的進攻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面對日漸衰落的蜀漢,姜維是如何防禦曹魏的進攻呢?

公元244年,曹爽為了提升自己在曹魏的聲望,他假借曹叡之名,率領曹魏步騎大軍進攻漢中。當時魏軍前行速度較快,不多時其前鋒就達到駱谷,然而漢中守兵不滿三萬,面對曹魏大軍來襲,蜀漢諸將大驚,有人認為如今蜀漢兵力不足以正面抵禦魏軍,應該就此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等待魏軍進入漢中之後,漢中的守軍可與涪城的援軍一同阻擊魏軍,將陽平關搶回來。但當時坐鎮漢中的王平則否定了這種想法,他認為漢中與涪城之間有一千里路,若讓魏軍奪得了陽平關,只怕以後難以奪回,將來後患無窮。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平命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王平在後方,若魏軍進攻黃金城,王平則率軍救援,等到那個時候,涪城的救兵剛好趕到。後來王平以三萬守軍成功地將曹爽拒於漢中之外,並與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率領的援軍一同將曹爽擊敗。

不得不說,這種將各個營寨都充實兵力,抵禦外寇的方式成功的保障了魏軍難入蜀地一寸,因此無論是魏延,還是王平,在鎮守漢中時都是用的這樣的方法。然而在姜維鎮守漢中時期,他卻改變了漢中的防禦體系。在姜維仔細研究了蜀中的形勢後,他提出了「斂兵聚谷」的新策略。當時姜維認為一旦敵軍來襲,則大軍退入漢、樂兩城,以此誘敵深入。不難看出,姜維的這套新策略,其實這就是昔日王平抵禦曹爽時否決的那個方案。既然王平能成功抵擋曹軍,將敵軍據守於國門之外,為何姜維還要改變這種狀態,轉而採用新的防禦體系呢?

很多人認為,正是因為姜維採用了錯誤的防禦體系,以至於在司馬昭大舉興兵伐蜀時,漢中才會失守得這麼快,也正是因為漢中落入了魏軍手中,姜維帶領的蜀軍即便能在劍閣抵禦鍾會率領的大軍,蜀漢也距離滅亡不遠了,畢竟蜀漢失去了漢中這塊咽喉之地,魏軍在蜀地大可來去自如,而當年曹操佔據漢中時蜀中震驚就是這個道理,若非漢中重要,劉備絕不會與曹操拼到「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境地。然而姜維一轉手就將漢中拱手相讓,因此他就此改變漢中的防禦體系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但實際上,姜維之所以這麼做,也是出於無奈。要知道當年王平、蔡邕和魏延的那套拒敵於興勢山的方案,成功的拖住了曹爽,等到了涪城與費禕的援兵,就此獲得勝利,是因為當時曹爽只派出了一路約六七萬人的軍隊,而在司馬昭伐蜀時,他徵集四方之兵十八萬,並分五路進攻蜀漢,分由鄧艾、諸葛緒、鍾會和劉欽帶領。而姜維的這個方式,是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的必定選擇。畢竟攻城是冷兵器時代最難的事情,只要劣勢方躲入城中並堅壁清野,攻城方就沒有辦法取得補給,一旦後勤壓力增加,攻城方只能退兵。

只可惜在實際操作中,蜀漢內部出了叛徒,當時關城的蔣舒投降魏軍,導致鍾會的大軍直接越過了陽平關,但即便如此,姜維還是在劍閣再一次構築防線,同時按此前的方針拖垮鍾會。不出姜維所料,當時鐘會沒辦法攻克劍閣,十八萬大軍的糧草運送極為困難,因此不得不考慮退兵。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姜維的策略其實是成功了的。

姜維之所以改變漢中的防守策略,不過是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只可惜鄧艾偷渡陰平,這才加速了蜀漢的滅亡,否則當時對峙的結果,很有可能是鍾會退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