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太子劉璿被殺,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劉禪主動開城門,蜀漢滅亡,劉禪都已經放棄反抗了,身為太子的劉璿為什麼還會被殺?
熟讀漢末三國史,很多人開始為後主劉禪翻案,認為他並非大多數人想像中那麼怯懦無能,更不是什麼昏君,反而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守成之君,只不過最終因為偏聽偏信,他還是在有生之年,淪為了亡國之君。
這一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劉禪不一定是怯懦無能的昏君,他卻一定是一個沒骨氣的人——滅蜀之戰的時候,明明蜀漢內部有多支援兵朝成都出發,其盟友東吳也已發兵相助,他卻在被鄧艾圍困之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降,就算其第五子劉諶在昭烈廟中自盡,也沒能激起他的血性。
他的七個兒子中,除了早逝的三子劉琮,以及自盡的五子劉諶,都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現,紛紛在蜀漢滅亡之後,隨劉禪到洛陽,開始了寄人籬下的日子,只不過其中的大多數人,最終都喪命在了「永嘉之亂」中。不過,劉禪有一個兒子的結局,卻比較令人意外,他不是別人,正是劉禪的太子劉璿,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三國誌·二主妃子傳》記載:「後主太子璿,字文衡。……景耀六年冬,蜀亡。鹹熙元年正月,鍾會作亂於成都,璿為亂兵所害」。眾所周知,劉璿身為儲君,如果他真的有骨氣,不想做亡國奴,在劉禪要遞交降書之前,他絕對能夠比劉諶鬧出更大的動靜,對劉禪產生更大的影響,可是他卻一聲不響的接受了亡國一事,那麼日後他為什麼,還會死於魏軍之手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兩種猜測。
滅蜀之戰的時候,姜維剛在劍閣擊退了鍾會,打算回援成都,就接到了蜀漢滅亡的消息,接到了姜維劉禪要他向鍾會投降的命令。當時蜀漢的士卒不甘心,姜維更不甘心,這才有了將士們砍著石頭悲憤怒吼「吾等死戰,奈何先降耶」的一幕。正是因為這種原因,姜維才冒險策劃了,復國的計劃,打算復國。可是,他很有可能再也不敢,將蜀漢交付到劉禪本人手上了,這個時候,太子劉璿顯然成為了最合適的合作者。
因此,在蜀漢滅亡前後,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劉璿,很可能在姜維隨鍾會入蜀之後,在姜維的慫恿或者勸說下,參與進了這個冒險的計劃。於是,當鍾會兵敗身亡的時候,他和姜維一起死在了亂軍之中。
當然了,除了劉璿參與進復國的計劃,從而被殺之後,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魏軍在洩憤,也是在殺雞儆猴——蜀漢滅亡之後,還出現了這樣的事情,曹魏方面大約有著很大的怒氣,否則的話,也不可能出現姜維死後,被挖心剖膽這樣的事情。
但是,僅是殺死一部分,像姜維、張翼這一樣的臣子,很難讓他們真正出氣。可劉禪是不能殺的,畢竟此時東吳還沒投降,局勢也不穩定。所以,太子劉璿就被拉了出來,他是蜀漢的太子,有一定的份量,足以平憤,同時還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震懾劉禪,使他不敢再有什麼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