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袁紹之死是因為不能接受自己敗給閹宦之後的曹操,而劉備之死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敗無名小卒陸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袁紹、劉備、曹操三人是東漢末年稱雄一方的諸侯,這三人既有人生高光時刻,也有一敗塗地的時刻,而三人都同樣有著大敗的經歷,為何袁紹、劉備從此一蹶不振,而唯獨曹操能坦然面對呢?
袁紹自視名門望族卻敗給閹宦之後的曹操,豈不感到莫大恥辱?
袁紹是東漢末年出生於「汝南袁氏」的一個名門望族,從袁安開始,袁氏家族四代人中有五人擔任過三公,三公是東漢官僚機構中權力最大的官職,屬於國家最頂級官員。
到了袁紹時代,袁紹成為大將軍何進的心腹,掌握何進手下大半人馬。
十常侍作亂大將軍何進優柔寡斷,袁紹給何進出昏招建議何進邀請遠在西涼的董卓帶兵誅殺十常侍,十常侍本是10個太監組成的宦官集團,手中沒有兵權,袁紹手握大軍誅殺十常侍易如反掌,但是何進和袁紹二人都是胸無大志之人,手握大權卻愚蠢至極。
何進準備誅殺十常侍鬧的沸沸揚揚卻遲遲不敢下手,最終十常侍卻先下手誅殺掉何進,袁紹聽聞後不得不帶兵進宮替何進報仇誅殺掉十常侍連同宮裡的全部太監。
此時袁紹實力權勢達到巔峰,完全可以自立大將軍成為東漢朝廷一把手,但是袁紹卻被董卓三千人馬嚇得逃出皇宮。
袁紹逃出皇宮後董卓就掌控了東漢實際大權,董卓為了拉攏袁氏封袁紹為渤海太守,並放任袁紹發展。
袁紹憑借自己四世三公名望很快發展壯大,短短幾年時間袁紹就佔據幽、冀、並、青四洲。
董卓掌權後倒行逆施引起關東諸侯強烈不滿,關東各諸侯推舉袁紹為盟主組成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此時的袁紹無論名望和實力都是當時第一人,袁紹完全有能力振臂一呼消滅各路諸侯從而一統天下。
但是袁紹有稱霸一方的實力卻無問鼎天下的雄心壯志,十八路諸侯各懷鬼胎討董聯軍最終草草收場。
公元192年呂布殺死董卓,西涼軍群龍無首,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挾持漢獻帝劉協,但是關東各諸侯無一人救駕。
公元196年漢獻帝劉協東歸曹操捷足先登迎接漢獻帝劉協,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開始急劇上升。
但是袁紹仍然看不到危機,無法看清天下大勢,直到曹操勢力已經擴張到袁紹眼皮子底下,袁紹不得不出兵。
建安四年袁紹率10萬精銳騎兵南下進攻許昌,此時曹操能出戰的兵力僅有4萬,完全不是袁紹對手,但是曹操敢於採用合理的建議多次擊潰袁紹先鋒軍。
而袁紹卻次次拒絕手下謀士參謀正確的意見,導致佔據絕對優勢的佔據卻一敗塗地,袁紹拒絕謀士參謀的意見、驕傲自大、剛愎自用最終袁紹大敗。
袁紹本是名門望族,實力雄厚,且有多次機會能問鼎天下但是袁紹此人性格注定只能割據一方。
袁紹失敗後急火攻心從此一病不起不久後就去世,袁紹敗的心不甘情不願,身為名門望族的袁紹敗給閹宦之後的曹操怎能不讓他覺得顏面掃地!
劉備相較於袁紹和曹操起點非常低。
劉備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但卻無充足的史料證明,因為中山靖王距離劉備時代太過久遠,已經無從考證。
劉備早年間家境非常貧困,以至於不得不賣草鞋為生,後來黃巾軍起義,東漢朝廷無力鎮壓,不得不放開政策,任何誅殺黃巾軍的人都可以做官,於是劉備投入行伍決心為國效力。
劉備在消滅黃巾軍時結識了關羽張飛,並桃園三結義成為劉備後來打天下得力助手。
劉備仕途坎坷,前期他只是想為國效力討個一官半職人生也許遺憾了。
但是經董卓叛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看到劉氏江山岌岌可危,內有曹操挾天子外有何諸侯不服朝廷號令,大漢名存實亡。
劉備決心匡扶漢室,但是奈何底子太薄,匡扶漢室是需要兵馬的,劉備四處奔波先後投奔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呂布、劉表,劉備奔波半生,四處投奔卻一無所獲,在荊州劉備被劉表部下追殺差點亡命。
劉備碰到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微,並向其哭訴一生坎坷有心報國奈何實力弱小。
司馬微給劉備推薦了徐庶作為劉備軍事,劉備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個軍師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但是好景不長,剛剛打了勝仗後的劉備卻被曹操用計騙走徐庶,徐庶臨走前又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方請的諸葛亮,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劉備第一次感受到漢室復興有望。
在諸葛亮的輔助下劉備奪取荊州和益州,並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斬殺曹操心腹夏侯淵,劉備自封漢中王,劉備勢力達到人生巔峰。
勝利來得太快,劉備彷彿看到即將消滅曹操,於是在關羽強烈要求北伐時,劉備也默許支持
關羽本身心高氣傲,加入曹操在此前遭受大敗,關羽更加輕敵,最終導致敗走麥城被呂蒙斬下首級。
關羽之死直接導致荊州丟失,蜀國失去40%的人口和進入中原的戰略要地,剛剛走向人生巔峰的劉備怎能忍受如此失敗,於是劉備不顧蜀中上下的反對執意出兵伐吳。
劉備傾全國之力五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向東吳,東吳率兵抵抗劉備的是名不見經傳的陸遜,劉備自認自己久經沙場完全沒有把陸遜放在眼裡。
陸遜採用防守政策,劉備久攻不下所以雙方就這麼僵持著,一直到了夏季由於天氣酷暑難耐劉備不得不把大軍駐紮在山林中,陸遜看準時機一把火點燃了整個山林,劉備大軍被火燒死大半,陸遜乘勢追擊劉備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劉備失敗後覺得無顏面對蜀中群臣於是就駐守在白帝城。
劉備兵敗後就一病不起,但是劉備並沒有通過失敗總結經驗,在劉備心理他還是看不起陸遜的,因此多次寫信給陸遜並在信中仍然是以長者身份教導陸遜,在劉備心裡自己的失敗完全是天氣原因,而陸遜的勝利完全是僥倖,並說如果自己再戰肯定能打敗陸遜。
從這可以看出劉備並未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仍然自視自己是久經沙場的戰將而看不起剛出道的陸遜。
陸遜給劉備回信,信中語氣也相對誠懇,陸遜指出你們剛剛經歷失敗,應該整頓人馬,恢復國力,兩國重新修好,而不應該再次發動戰爭,如果陛下執意要發動戰爭,那麼你們來多少就是送多少。
劉備聽聞後老臉再也掛不住了,沒想到自己身為三分天下的諸侯之一卻被一個晚輩教訓,心裡這股氣嚥不下,隨後不久就在鬱悶中去世。
曹操相比袁紹和劉備一生經歷多次大起大落對失敗看的很開。
曹操本是閹宦之後,其父曹嵩是大太監曹騰從夏侯家抱養並過繼自己名下,曹騰一生服侍過六位皇帝,包括桓帝、靈帝,曹騰去世後曹嵩繼承了他的爵位和官職,並擔任大司農,掌管整個東漢財政賦稅,這為曹操後來起兵積累了大量財富。所以曹操起點就非常高,至少是不輸袁紹的。
曹操年少時也曾力圖效國,董卓亂政時曹操因刺殺董卓失敗而四處逃亡,董卓死後曹操敏銳地發現天下即將大亂,於是組織親朋好友一起起兵。
曹操廣納賢士,不拘一格用人才,聚集了大量人才,曹操採用荀彧意見挾天子以令諸侯,通過皇帝發佈號令為擴張個人勢力提供很多便利。
建安五年曹操擊敗袁紹統一北方,曹操雄心壯志得到極大滿足,他不在滿足於北方,而是想要奪取整個天下,此時的北方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到曹操的勢力,唯有南方孫權和劉備被曹操視為潛在威脅。
建安十三年曹操發水路大軍15萬進攻江東,孫權如果被曹操消滅劉備自然也難逃滅亡命運,於是孫權劉備結盟共同抵禦曹操。
曹操自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幾乎沒有遭遇大敗,面對不足5萬的孫劉聯軍自然產生了輕敵念頭。
為了讓士兵適應水戰,曹操將戰船並排捆綁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水上平台,曹操麾下騎兵可以直接在船上馳騁。
東吳周郎巧施苦肉計命黃蓋假意投降曹操,曹操大意,沒想到黃蓋投降帶來的嫁妝卻是滿船的乾柴和火油,燃燒著熊熊烈火的船隻順著東南風吹向曹操大營,曹操15萬大軍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曹操僅帶數百人倉皇出逃。
失敗後的曹操並沒有像劉備和袁紹那樣一病不起,曹操冷靜分析形勢,曹操覺得自己目前雖然失敗了,但是自己實力仍然遠超孫權劉備,因為曹操所統治的北方擁有遠比江東肥沃的土地和超過任何勢力的人口,再加上曹操手中還擁有皇帝這張王牌,因此孫劉聯軍仍然不具備威脅曹操的實力。
赤壁之敗後曹操改變了策略,開始不再大規模發動統一戰爭,而是採取修生養息穩固內政策略。
從這點看曹操對形勢的判斷和不同時期國家策略方針調整遠比劉備和袁紹高明。
總結袁紹劉備曹操三人,袁紹起點最高前期基本沒有經歷失敗,但卻因自己胸無大志剛愎自用不納忠言而敗給自己一向看不起的曹操。
曹操雖然並非名門望族但也是宦宦之後且家境殷實起點比劉備高出不少,曹操敢於不拘一格用人才,背負全天下罵名也能坦然面對,面對失敗能夠從容冷靜分析,從這點來看曹操性格更加堅韌。
劉備起點最低,前期靠織席販履維持生計,雖然一生四處奔波,遭受很多挫折,但是劉備在晚年得到來之不易的權力後又迅速敗光家底,如同戲劇般的人生著實讓劉備內心無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