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關羽失荊州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導語:國家的歷史是國家的財富,那些寶貴的經歷會讓國人感到無比的驕傲。在更多的人眼中,劉皇叔的形象是一個妥妥的正派形象。可能是因為他是漢朝宗室,雖然劉備比較窮,和孫權和曹操比起來的話,要人沒人,要錢沒錢,要勢沒勢。
想要在當時那個亂世佔有一席之地是非常不容易的。雖然,蜀漢的地方有著「天府之國」的稱呼。但是在我們所瞭解的劉備的,家底其實是並不豐厚的。
不過還是能夠看出來,劉備有著自己的謀略,他能夠借到荊州,也是足夠有能力的。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讓劉備費盡心思得到的荊州竟然喪失掉了。歷史上都說劉備大意失荊州,那原因究竟是怎樣呢?
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雖然我們都知道劉皇叔是漢朝的宗室,但是,在《三國演義》裡,他剛剛開始出來的時候是以賣草鞋作為生計的。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每一個人他的出身如何?剛開始的。工作。都決定不了他以後能否成大事,或者是怎樣。從權貴掉下來的也比比皆是,沒有人能夠從一開始就定格另一個人。
這一輩子會過怎樣的生活,劉備就是這樣的人。那麼有很多的人也願意追隨劉備。那些人是不夠聰明嗎?曹操既有權勢,又有錢財。他可以給他們門下的謀士參謀、客卿很多劉備給不了的機會。
但是依然那些人願意跟隨劉備,也可能是劉備和曹操比起來的話,劉備更人性化一些。在歷史上的蜀漢一直都是在吃東吳的虧,雖然,他們的正頭敵人是曹操那邊,但是他們並沒有在曹操那一方吃到過大虧,相反,蜀漢基本一些大將領或者是其他的官員,都是折在東吳的手裡。
雖然劉備有諸葛亮,這位軍師在手,但是劉備自己死得比較早,自己的兒子又是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這讓一個再有勇有謀的人也沒有辦法能夠成就霸業,但是那些蜀漢的人依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二、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從初中就開始背的《出師表》。他裡面詳細地說明了劉阿斗應該怎樣治理天下,也分析了天下的局勢。這是劉備臨終之前托付給諸葛亮的事情,諸葛亮也用心教導了劉阿斗。但是好像並沒有什麼用,三足鼎立之勢一直都有,但是誰能笑到最後,任何人就沒有辦法去揣度,只能一步一步走在自己的腳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在於當時的戰略形勢來,荊州絕對是一個戰略要地,比較重要,所以劉備花盡心思,把荊州騙到了自己的手裡。
諸葛亮一直主張的是蜀漢與東吳交好。如果再發生其他的變故的話。可以從荊州直至洛陽。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策略。路陽作為九朝古都肯定是很重要的,也對劉備有很大的幫助。荊州的重要性,對於蜀漢,對於劉備,都是無可比擬的。
荊州不僅對蜀漢比較重要,對東吳也是同樣的重要,所以孫權會發兵,幾次偷荊州,這讓劉備不僅失去了戰略要地,還折了一名大將。
三、荊州之殤,蜀漢危矣。
荊州對於蜀漢對於東吳來說都是戰略要地,都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任何一方都想要這塊兒地方。劉備去攻佔漢中,讓關羽在荊州戍守,這也是諸葛亮的策略,想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荊州四通八達,交通很是便利,在古代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運糧草,為每一場戰役提供有力的後勤保障,由於劉備一直不肯歸還荊州,孫權惱羞成怒,決定出兵。
後人有說關羽沒能夠守住荊州,責任在關羽。但是又有一個版本,說是劉備錯誤的領導,才導致荊州的喪失。不管是什麼原因,在於後人來說真的已經沒有什麼作用了,因為失去的已經失去了。
但是荊州的喪失代表著蜀漢,沒有了主動出擊的權利,所以也翻不起什麼浪花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蜀漢失去荊州已經油盡燈枯,哪怕再有十個諸葛亮也救不了。
總結:歷史的記載往往是片面地,因為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書寫歷史,劉備到底是大意失荊州,還是真的謀略不行,這也已經無從考證,諸葛亮有勇有謀,適合做一個軍師,但是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差錯,到底是應該怪關羽還是怪劉備?
失去了荊州這個戰略要地,蜀漢已經危險了,再加上劉備的兒子劉阿斗,也不是一個擁有雄才大志的人。即使就是諸葛亮一個人發力的話,也救不了整個蜀漢,失去荊州的原因已經不重要了,蜀漢已經成為刀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人為刀俎,我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