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的出身如何?她有哪些主要事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荀攸的出身如何?她有哪些主要事跡?

荀攸的主要事跡是什麼

荀攸出身於士族家庭,父親荀彝,任州從事之職。 荀攸從小失去父母。

祖父荀曇是廣陵太守。荀攸十三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荀曇去世,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荀攸對叔父荀衢說:「這個人臉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麼奸猾的事情!」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掉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中平六年(189年),大將軍何進秉政,征海內名士荀攸等二十餘人。荀攸抵達洛陽後,拜黃門侍郎。

謀刺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亂,關東兵起,董卓遷都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顒、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勇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後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顒、荀攸入獄,何顒憂懼自殺,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殺而得以免罪。棄官返歸,又被官府徵召,考試名列優等,陞遷為任城相,沒有赴任。荀攸因蜀漢地險城堅,人民生活殷實,於是請求擔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

得遇明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劉協至許縣建都,給荀攸寫信說:「現今天下大亂,正是有謀之士費心勞神的時候,而先生卻在蜀漢靜觀時局變化,不是太保守了嗎?」於是徵召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久聞荀攸之名,與語大悅,對荀彧、鍾繇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為了曹操的軍師。

經達權變

建安三年(198年),荀攸隨曹操征討張繡。荀攸看出當時的形勢對曹操很不利,就對曹操說:「張繡與劉表聯合,互為犄角之勢,但是張繡人馬靠劉表供給,時間一久,劉表力不能支,必定與張繡分裂。我不如緩兵以待其變;若急切進攻,劉表必拚死相救。」曹操沒聽勸告,出兵對張繡作戰,劉表果然發兵相救,曹軍失利。曹操對荀攸說:「沒有聽先生的話才會這樣。」於是設下奇兵再次和張繡、劉表聯軍大戰,大破之。

同年,曹操自宛征討呂布,到了下邳,呂布敗退,固守城池,曹操進攻,沒有拿下,連續作戰,士兵疲憊,曹操想收兵撤退。荀攸與郭嘉說曰:「呂布勇而無謀,如今三次交戰都敗了,他的銳氣已經衰落。三軍以大將為核心,大將衰疲,部隊就沒有奮戰的意志。就算陳宮有計謀也太遲了,現在呂布士氣尚未恢復,陳宮的計謀尚未定奪,乘此機會奮進急攻,就可以擊破呂布了。」曹操隨即引沂水、泗水灌進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呂布。

妙計百出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首先派大將顏良圍攻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四月,曹操親自率軍北上救白馬之圍。當部隊正向前開進時,荀攸認為不能與實力懸殊的強大敵人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他認為袁紹兵多,應設法分散其兵力,於是勸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騎襲擊白馬,顏良不及防備,被關羽斬殺。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荀攸知道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

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心意相通,於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待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騎將文丑。

曹操於是和袁紹在官渡形成對峙局勢。雙方軍糧將盡,荀攸對曹操進言說:「袁紹運糧車一

天之內將要到達,押車將領韓猛精幹但輕敵,攻擊他可以獲勝。」曹操說:「誰可以派遣?」荀攸說:「徐晃。」於是派徐晃及史渙半路截擊,打敗了韓猛,燒了他押送的軍用物資。

適逢許攸前來投降,說袁紹派淳於瓊等人率一萬多士兵押運糧食,將領驕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擊。眾人都懷疑他,只有荀攸和賈詡勸說曹操聽從。曹操於是留下荀攸和曹洪守營,自己率軍進攻打敗了袁軍,斬殺掉淳於瓊等人。袁紹的大將張郃、高覽等人燒掉進攻用的器具,投降了曹軍,袁紹只得棄軍逃回黃河以北。張郃前來投降時,曹洪懷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對曹洪說:「張郃的計謀不被袁紹採用,一怒之下前來投奔,您懷疑他什麼呢?」曹洪這才接受了張郃等的投降。

算無遺策

建安七年(202年),荀攸跟從曹操討袁譚、袁尚於黎陽。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剛剛前往征討劉表,袁譚、袁尚爭冀州。袁譚遣辛毗請降求救,曹操許之,問部將。部將多認為劉表強,應先攻之,袁譚、袁尚不足為慮。荀攸說:「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而劉表卻穩守江、漢之間地區,他沒有吞併四方的志向不問而知。袁氏佔據四個州的地盤,有甲兵十萬,袁紹憑寬厚得到眾心,假使他的兩個兒子和睦相處,保守他們的既成功業,那麼天下的災難就不會停息,現在袁氏兄弟交惡,結果不會是雙方都得到保全。二袁如果聯合起來,力量就會強大,那時就不易謀取了。趁他們內訌謀取他們,天下就平定了,這個機會不能失啊!曹操說:「很好。」於是答應與袁譚結親,隨即派兵擊敗袁尚。這以後袁譚背叛,荀攸又隨從曹操在南皮斬殺袁譚。

冀州平定,曹操上奏漢獻帝劉協為荀攸請求封爵說:「軍師荀攸,從開始就輔佐臣下,沒有哪次出兵沒有跟從,前後多次戰勝敵人,都是靠荀攸的謀劃。」於是封荀攸陵樹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論功行賞,說:「為人忠誠正直而善於密謀,為我安撫內外的人是文若,公達則次於他。」增邑四百,並前七百戶,轉為中軍師。擔任中軍師的荀攸不在經常隨軍征戰,而是為曹操留守後方,掌管刑罰之責。 魏國剛建立時,荀攸擔任尚書令。

深受追念

荀攸多謀深算,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從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說了些什麼。曹操每每稱讚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耀自己的長處,不誇大自己的功勞;他的內智別人可以達到,他的外愚別人卻達不到,即使是顏子、寧武也趕不上他。」曹丕在東宮做太子時,曹操對他說:「荀公達,是人之表率,你應盡到禮節尊敬他。」荀攸曾經生病,曹丕前去慰問,獨自在床下禮拜,他受到特別尊敬就是這樣。

荀攸與鍾繇交厚,鍾繇說:「我每次有所行動,都反覆思考,自以為沒有什麼要變動的了;但拿去一問公達,他的答覆總是超出我的意料。」荀攸前後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 裴松之評道:「攸亡後十六年,鍾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難?而年造八十,猶雲未就,遂使攸從征機策之謀不傳於世,惜哉!」

建安十九年(214年)秋七月,荀攸跟從曹操征孫權,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說起他來就流淚。

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魏帝曹芳下詔祭祀荀攸於太祖廟庭,追加謚號敬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