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一說三國時的大將,我們肯定都會想到張飛、關羽、呂布、馬超等人,這些人有的是各為其主,立下了赫赫戰功;有的是割據一方的軍閥。我們對這些人物的瞭解和熟悉基本上都是《三國演義》的功勞。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大肆渲染張飛、關羽、呂布等人物。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將不是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而是三國後期大將文鴦。
文鴦驚死司馬師,大破禿髮樹機能,立下了赫赫戰功,也是一員虎將,其能力不在關羽之下。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呢?那還是因為《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主要是側重描寫了三國前期和中期,對三國後期的描述少之又少,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文鴦也有記載,稱文鴦為「文淑」,僅寥寥幾筆,沒有詳細記載。
文鴦驚死司馬師。據《晉書》記載,嘉平六年(255年),大將軍司馬師廢魏帝曹芳。文鴦的父親時任揚州刺史,因不滿司馬師行為,起兵勤王。文鴦率軍充當先鋒部隊,到達司馬師寨前後,擊鼓喧鬧,大叫司馬師的名字,司馬師的軍隊震動。此時,司馬師剛做了個小手術,將眼上的腫瘤割了下來。在當時醫療條件極其落後的時代,這可算得上是個大手術了,如果處理不好,傷口感染了,那可就會出人命的。司馬師的部下極力勸他不要上前線,但是司馬師認為此役非常重要,不顧傷痛,執意來到前線。
文鴦突然來攻,且大吼司馬師的名字,司馬師大驚,不知道對方實力,不敢輕易迎戰。由於極度緊張,帶傷的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疼痛難當;但司馬師又恐有亂軍心,強忍著不離開,實在是太過疼痛,只好咬被頭忍著,被頭都被咬爛。天亮後文鴦援軍未到,於是被迫退兵。此時,司馬師才回過味來,派兵追擊,但為時已晚。據《晉書》記載,司馬師氣的眼球爆出、血流遍地,回軍後不久就死了。於是就有了文鴦驚死司馬師的典故。
甘露三年(258年),文鴦的父親文欽死,他攜弟弟文虎投降司馬氏,司馬昭認為文鴦是一員虎將,於是不計前嫌將他收在了麾下。泰始六年(270年),禿髮鮮卑首領禿髮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後擊殺胡烈、楊欣等封疆大吏,晉武帝司馬炎為此寢食難安。文鴦臨危受命,率大軍平叛,打破禿髮樹機能,二十幾萬胡人歸順。文鴦立下了赫赫戰功本該受賞,但司馬炎害怕他權勢過大,以莫須有的罪名免了他的官職。八王之亂中,文鴦被告謀反,被誅滅三族,這麼一位虎將就這樣損落了,死的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