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特種部隊”的實力對抗 一千無當飛軍拼掉五千曹魏虎豹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後期“特種部隊”的實力對抗 一千無當飛軍拼掉五千曹魏虎豹騎

三國後期,代替司馬懿和郭淮主管曹魏西北軍務的是陳群的兒子陳泰。但陳泰其實不會打仗,至少不會進行戰役指揮。這一點在他第一次和姜維交鋒之後已經被姜維看穿了。但是司馬家沒有看出來,公元255年郭淮死後,陳泰繼任征西將軍、正式成為魏國西部軍區的一把手:「淮薨,泰代為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三國誌‧陳泰傳》)陳泰原先擔任的雍州刺史一職被交給了王經,原來擔任討蜀護軍一職的夏侯霸,因為曹爽事件叛逃蜀漢,他的位置由徐質接任。討蜀護軍(魏國護軍為中央禁軍官職,護諸將軍,既為領兵長官,又有監督諸將之權。很多情況下都由受到統治者絕對信任的托孤重臣擔當)是魏國西線的獨立精銳部隊,隸屬關係上屬於中央軍序列,編製待遇上與禁軍類似,以騎兵為主力,相當於魏國西部軍區虎豹騎特遣隊。這三個人是魏國西部戰線最重要的三位將領。

但這三個人都有問題。魏晉玄學的風氣就是不動手幹任何實務,崇尚清談,陳泰是世家子弟受這種風氣影響,動嘴能力天下無敵,一到自己動手操作就馬上現原形。先前姜維北伐援救治無戴時,郭淮、夏侯霸還在擋住姜維的戰鬥實際上是他們在操作,陳泰只是出主意,當鍵盤俠。這次鍵盤俠親自上陣,他馬上就會意識到自己和姜維的差距。

雍州刺史王經則出身平民,不是士族子弟,有一定能力,但沒有經驗。他的出現和司馬師有關係。早在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時候,士族就已經開始腐敗,曹睿為此專門頒布過禁止浮華浮誇的詔書,將所謂的「四聰」、「八達」、「八預」(包括魏晉玄學的創始人夏侯玄)全部禁錮,不給官做。到曹爽執政的時代,開始突破禁令,使用了包括夏侯玄在內的大量「浮華黨」。但這些人在司馬懿的政變中表現為集體尿褲子,面對司馬懿的屠刀,根本無力反抗。這一切都被司馬師看在眼裡。作為司馬家第二代掌門,司馬師的胸襟氣度遠遠超過他的父親和弟弟。為了避免士族豪門的做大,司馬師開始向寒族打開做官的渠道,大力提拔寒門弟子到重要崗位。其中著名的有石苞(西晉時代與皇親王愷斗富的石崇的親爹)、鄧艾、王基、王經等人。司馬師的這些做法,證明他是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他在用人選材上更接近於曹操的唯才是舉,而不是他爹和陳群搗鼓出來的九品中正制,因為這種選材體制和後來的科舉制類似,從長遠來看對皇帝最為有利——選出的人相對獨立,對皇帝負責而不是對家族負責。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朝廷重臣都只關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對國家不負責任。可惜歷史沒有給他時間。司馬師死的太早,又生不出兒子(生了五個女兒!),導致這些變革半途而廢,司馬昭走了曹丕的老路,為了稱帝,向士族交出了更多的特權以換取支持,西晉時代寒門子弟的上進之路徹底被封死了。

討蜀護軍徐質是一個出身行伍的大老粗,憑借軍功一步一步升到這個位置也是司馬師唯才是舉的產物,但此人眼光格局有限,起不了決定性作用,只是一個猛將而已。

面對這樣的對手,天水麒麟兒猶如鶴立雞群。從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開始,姜維進行了一場歷時數年的北伐大戰。

姜維北伐戰役的第一階段,舉刀砍向狄道。前面說過這裡是隴西與雍州聯絡的要點,這一次姜維的進攻籌劃多年,憑借夏侯霸的關係讓魏國的狄道守將李簡立即投降,「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三國誌‧姜維傳》)」。姜維大喜,親自帶領部隊前去接應。為了保障側翼安全,阻擊魏軍可能的援軍,他派出張嶷統帥的無當飛軍駐防襄武方向的大道。這個決定有些隨意,可能姜維只是想讓張嶷部做一個警戒而已。因為張嶷的無當飛軍是一支少數民族部隊,擅長山地作戰,屬於步兵特種兵序列,打正規戰有些力不從心,尤其是面對精銳騎兵部隊。

果然姜維突然出兵狄道,陳泰沒仔細考慮就派他麾下最精銳的部隊征蜀護軍徐質,急速馳援。這就顯出新手和老將的區別——面對姜維,郭淮是先讓部隊進入重要區域,摸清對手的動向後再行動,所以和姜維大戰沒吃什麼虧,陳泰一出手就跟著姜維在走,姜維出兵狄道他就援救狄道,根本沒有對戰場形勢作出判斷就急著要打,肯定會吃虧。

不過陳泰運氣不錯,徐質的騎兵在襄武遇見了擔任警戒掩護任務的無當飛軍。徐質畢竟是老兵油子,看見蜀軍多是步兵,立即發起衝鋒。張嶷也是蜀中著名將領,臨危不亂,指揮無當飛軍列陣抵抗。雙方在襄武展開大戰。襄武這個地方的地形是一個類似上方谷的山谷,無當飛軍堵在谷口,魏軍騎兵一時展不開隊伍。當面對砍沒有太大優勢。這時候徐質顯出了自己蠻橫的一面:把精銳虎豹騎排成大縱深陣列,不顧傷亡的向無當飛軍發起衝鋒,無當飛軍因為多從事山地作戰,武器以刀盾為主,缺少抵禦騎兵衝鋒的長矛,雖然憑借地形密,集結陣守備但擋不住騎兵一波接一波的衝鋒。雙方實際上是在一個狹窄的山谷裡搏命。張嶷拼出了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感覺。大約千人的無當飛軍,擋住了五千左右魏軍虎豹騎一整天的來回衝擊後,全軍覆沒,幾無一人身還,張嶷本人也死在陣中:「軍前與魏將徐質交鋒,嶷臨陳損身,然其殺傷亦倍過。」(《三國誌‧張嶷傳》)。徐質的部隊也被打殘了,五千人左右的隊伍至少損失了一半,在他不計傷亡的打擊之下,通往狄道的大門被他撞開。

姜維得到報告,立即把狄道搬空,放棄城池,率全軍應戰徐質,掩護百姓撤回蜀中。這時候徐質應該等待王經後續部隊集結完成後,再攻狄道。但是不知道出了什麼情況,徐質竟然率軍追擊蜀軍!還剩不到三千人的部隊去追一支三萬人以上的敵軍,不是瘋了就是把對手當白癡。徐質本人久經沙場,應該不會這麼幹,那麼讓他這麼幹的不是王經就是陳泰。這就是逼死人啦!果然徐質的精銳部隊追擊姜維中了埋伏,步了王雙、張郃的後塵,本人被殺,全軍覆沒,討蜀護軍這支魏國的禁軍部隊在魏軍的序列中消失。姜維成功率軍掩護百姓撤回漢中,王經率領後續部隊重新奪回狄道,並順便幫徐質收了屍。

這一仗,姜維小勝,用無當飛軍拼掉了魏軍在西部最精銳的討蜀護軍部騎兵精銳。但這還沒有結束。姜維很快發起戰役第二階段,繼續進攻王經駐守的狄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