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戰中為什麼張飛中計還能突出重圍 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徐州之戰中為什麼張飛中計還能突出重圍 原因出在什麼地方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一個年代,要說起那個時代的文人武將,相信大家對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那個時代的武將也真是了得,常常有萬夫不當之勇,就算深陷十面埋伏被眾人聯合圍攻,最後安全脫身的也有不少。比如我們十分熟知的關羽,為了與劉備會面一人獨闖龍潭虎穴,當然這裡面除了關羽自身的藝高人膽大,也與曹操的愛才之心有關;趙雲在當陽長阪坡這個地方,為了救回被劉備拋棄的妻兒,面對曹操的數萬大軍絲毫不懼,前後多次殺入曹軍陣營,最後順利突圍;還有三國時的頭號武將呂布在濮陽之戰中一人獨戰諸多武將的聯合圍攻也沒落下風。可見,那個時代的成名武將陷入十面埋伏、被眾人聯合圍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們熟知的另一位大英雄--張飛,就也遇到過同樣的事。

小說中對這場戰事的描寫到十分精彩細緻。張飛本來打算是去劫寨,打曹軍個措手不及,卻不料走漏了風聲人家早就有了準備。眼大心粗的張飛只看到曹營表面上的鬆散無軍紀,殊不知那是人家故意做出的樣子,等的就是他自投羅網。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張飛剛一踏進曹軍陣營,就被重重包圍,這個時候想要撤退就晚了。困住張飛的主要有八個人,這八個人都是曹操手下很有能耐的大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方向各有一員大將駐守,張飛就被圍困在中心位置。想都想得到想要從中殺出一條血路會是多麼的艱難,生存的概率是多麼渺茫。所以這時張飛手下那些原本是曹軍陣營後又投降了蜀軍的士兵,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破罐子破摔,反正突圍的幾率渺茫,倒不如投降算了。這樣一來,張飛就更加孤立無援了。

令人意外的是這場本不大可能的突圍,最後竟然真的讓張飛做到了。要知道當時圍困張飛的那八員大將,個個可不是吃素的,個個可都是跟著曹操征戰多年、走南闖北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的。就連最弱的於禁,也不比張飛弱多少。退一萬步講,就算張飛武力非凡、天神下凡,戰鬥力要高於當時在場的很多人,但有一點我們不能不提出來,就是人數上的嚴重不均衡。這八個人戰鬥力的加和絕對不容小覷,就算是用最簡單的車輪戰,也能將張飛耗死。張飛能突圍,還是有其他原因的,歸咎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張飛還有同黨,而且這個同黨的來頭還不小,從側面嚴重削弱了張飛正面所受到的壓力和圍攻。當時和張飛一起去劫寨的還有劉備,劉備和張飛兵分兩路行軍,張飛主要負責右面的情況,而劉備負責的是左側情況。張飛被困時的情況原本是這樣的,正東是大將張遼、正西是大將許褚、正南是大將於禁、正北是大將李典、東南和東南分別是大將徐晃和樂進,東北和西北是夏侯惇和夏侯淵兩兄弟,但當這八員大將發現張飛還有同夥並且這人就是劉備時,調整了策略,東北和西北的夏侯兩兄弟立馬被調出去負責劉備那邊的情況,而西部和北部的兩員大將也是李劉備比較近的,多少也會去留意一下劉備那邊的情況。這樣一來,實際上,張飛真正面臨的正面圍攻只有四個,分別來自東部、南部、東南和西南方向,突圍也就成為了可能。

其次,張飛對地形優勢的正確把握。小說中寫到,張飛突圍後思忖半天無處可去,最後往芒碭山方向奔馳而去。芒碭山是在哪個方位呢?很可能就在東南這個方向。由於張飛在徐州待過很長一段日子,這裡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地形和方向更不在話下。面對來自東、南、西南和東南方向的攻擊,他毅然決然選擇從東南方向突圍,因為從這個方向突圍對自己來說是最有利的。雖然南部方向的守將最弱,但從那個方向突圍對自己沒有多大的用處,權衡利弊後,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一點不能不說與他對當地地形的瞭解有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張飛自身的本事高強。做任何事還得憑自身本身說話,如果你自身的本事太差,那麼估計一切外在的有利條件對你都沒有多大幫助。自身能力強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吸引一大批極其優秀的追隨者。張飛手下就有這麼一大批追隨者,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叫"十八燕將",正是這十八人的拚死保衛,張飛才有機會突破重圍。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