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徐庶在曹營,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閒話休說,本期要講的是三國著名謀士參謀徐元直。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寒門子弟。在《三國演義》中,他被誆騙入曹營一事,令得不少仁人志士不禁扼腕歎息。
但是,當筆者在看陳壽所著的《三國誌》時,感覺竟有一絲絲不對勁,心中也產生了一個疑問。
徐庶入曹營,究竟是曹操設計誆騙,還是另有隱情?
據《三國誌·諸葛亮傳》記載,早年徐庶與諸葛亮為好友。
兩人雖都是輔佐劉備的謀臣,但不同的是,徐庶在得知劉備消息之後是主動投奔,而諸葛亮卻是劉備三顧茅廬之下才請來的。
筆者由此直觀的得出,徐庶的目標之明確,投奔信念的堅定。
因此,筆者猜測徐庶入曹營,而終生不歸漢。極有可能不僅僅是孝道,就能阻攔徐庶一生不回蜀漢陣營,其後當有更多的隱秘等待後人的發掘。
筆者大膽猜測,歷史上的徐庶進曹營,可能是多方因素促成,並非出自曹魏計策導致的。
其一,大漢王朝是以「孝」治理國家的,徐庶受其影響,做出這個決定很有可能。
昔日昌邑王劉賀僥倖入主未央宮,但僅僅27天就被大司馬霍光聯合張安世廢除。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不孝。
如果徐母被擄,而作為兒子的徐庶置之不理,那他不僅僅會為千夫所指,更會在漢末的時代背景中,良心遭受深深的譴責。
輿論壓力和道德標準的雙重束縛下,筆者認為這可能就是徐庶做出這個決定的主因。
其二,《魏略》中記載,徐庶在中平末年,曾為人報仇被抓,後為同伴營救。遂幡然醒悟,開始求學,終有所成。
這一段記載,看似無關緊要,其實細品之下,便會有所發現。
從被抓到獲救這一段,沒什麼問題。
可突然從一個講義氣的遊俠,轉變到求學的士子,中間經歷了什麼,無從知曉,倒頗有點春秋筆法的味道。
筆者推測,就當時徐庶接觸的人群來看,徐母即有可能是促成徐庶轉變的最大誘因。
僅從目前的史料來看,至少有一點可以確認,徐母對徐庶的影響,貫穿其一生。
換位思考,你最重要,並對你影響最深的人,需要你去救,你會不會去?
筆者總結下,這一點可以看做徐母自身的人格魅力,導致徐庶願意入曹營。
其三,徐庶的成長環境。
雖然《魏略》中沒有明確提及,但結合《三國誌》,筆者推測徐庶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從小就是單親家庭。
這導致徐庶對母親有一種濃濃的依賴之情,換言之,母子的親情很濃。
從徐庶的經歷來講,他又是一個很重情重義的人,因此前去曹營也是能夠理解的。
其四,拋開敵我之見,筆者認為曹操除了疑心重,好人妻,其實格局是很大的。
官渡之戰中,敵方陣營的許攸來投,曹操是倒履相迎;而對於不願歸順的關羽,則是予取予求。
這樣一個人,突然之間,為了讓被自己打敗的劉備的軍師來投,去信騙徐庶入曹營,這就很難讓人理解了。
換個角度想,如果確實是曹操設計騙來徐庶,這樣的人敢用麼?
其五,根據曹操曾頒布的「求賢令」,筆者可以斷定曹操是屬於大將軍霍光一類的權臣。
正是由於,曹操不過分注重門第高低,唯才是舉,令徐庶內心無牴觸,認為這邊也能大展拳腳,遂少了很多顧慮。(ps:徐庶入曹營兩年後,曹操才頒布的「求賢令」)
要知道,徐庶可是地地道道的寒門子弟,為什麼投奔一無所有的劉備?
因為他知道,只有什麼都缺的劉備,才能給自己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畢竟他只是一個寒門子弟啊!
曹操也注重才華,不會有門戶之見,那去不去曹營其實對於徐庶都是能夠接受的。
其六,《三國誌》中記載,徐庶與石韜皆往北投向曹操,而劉備與諸葛亮相隨離去。
試問,如果不抱著投效的心思給曹魏打工,為何兩人一同相約而去。
至於史冊記載,兩人在曹魏後來都陞官了,這也能反映,這並非用計,而是依據形勢,做出投效曹魏的決斷罷了。
以上六點,便是筆者依據史冊,推測導致徐庶入曹營的主要原因,而並非《三國演義》中所說的設計騙入曹營。
以上僅為野史菌一家之言,如若覺得不錯,還請長按下方點贊。點擊關注,下一期講西漢的賺錢機器——桑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