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後期無敵之後,為什麼不廢曹自立為帝?從幾個維度來觀察。
首先,政治合法性。曹丕雖然篡漢自立,然而在繼承製度的合理性上沒有問題,因為有一手漢獻帝劉協禪讓作為背書。況且,要是沒有曹家父子保留漢室的基本顏面,漢獻帝劉協能不能當成傀儡都還是個問題。所以,在曹家立下不世功業的基礎上曹丕接受禪讓,代漢自立,在政治合法性上沒什麼問題。而司馬懿之於曹魏政權,只不過是可以當成一員大員或者封疆大吏的角色,對內未有挽狂瀾之既倒之功業,對外未有開疆擴土的戰勳,故而終期司馬懿一生,就算最終兵變曹爽掌握了兵權,那也是得到一個讓朝堂上下口服心不服的局面,所以司馬懿稱帝的政治條件還不成熟。
其次,硬實力問題。司馬懿一生都是文官,雖然最後曹睿讓其掌兵,但是實際上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並不是像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特別突出。數年和諸葛亮的鏖戰,也只是讓他掌握了雍涼地區的兵權,在軍隊系統開始穿插進了自己勢力的人馬。但是培植自己系統的軍事人才是多麼長久的工作啊,終其一生,也只做到了部分掌控,這一步最後實際上是通過了三代父子的努力才完成的。雖然司馬懿通過兵變實際上掌控了京畿地區的衛戍軍隊,但是在西域,東北,北方,東吳前線仍然大量存在著忠於曹家的五子良將的後代的部隊,一旦司馬懿強行費曹魏而稱帝,到時候各路軍頭們群起討伐之,司馬懿也沒有勝利的把握。
然後,是國際形勢。當是的國際形勢是魏蜀吳三大國,以及南方部落,西南蠻夷,東北部族,西北戎狄這些地區小國共存。很不幸的是,自從曹丕重新經略西域之後,曹魏實際上是處以處處受敵的狀況。蜀國吳國實力上均不如曹魏,所以必定互為呼應,西北諸部落,東北的遊牧民族都對曹魏虎視眈眈,因為這個時候的曹魏一邊和吳蜀兩線作戰,一邊還要提防著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重任,所以外部的壓力導致他們內部必須表現的團結。不管是諸葛亮的隆中對,還是魯肅版的夜話,都提到爭霸天下需要有一個要素,就是曹魏有變。曹丕去世,曹睿上位這樣的和平交接尚且引得諸葛亮數次北伐,東吳幾度發兵。試想要是司馬懿在這個國際大背景下篡位自立,恐怕這個位子就真的坐不住了。
最後,司馬懿的個人元素。拉長緯度看司馬懿的一生,發現他大致都是隨遇而安的歷程。曹操太強,只能做些小吏;曹丕太精,只能老實執行;曹睿多疑,只能小心算計;到了曹芳繼位,好不容易掌大全了,發現自己原來已垂垂老矣,七老八十的人了瞬間醒悟,不是我多優秀,實在是同時代的能人們都在我前面離開了,剩我一個雖然天下無敵,但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壯心到了暮年,真的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