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司馬懿與諸葛亮,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出生於亂世,自幼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精通軍事戰略,胸懷謀略。再說諸葛亮,諸葛亮亦出生於名門望族,但是自幼喪父喪母,經歷的坎坷較多,自幼才華出眾,常自比管仲,但並不被人賞識,只有身邊的徐庶、崔州平等好友認可,故多年躬耕於南陽,有「臥龍」之稱。
三國時期,曹操曾多次授予司馬懿官職,但皆被司馬懿拒絕,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司馬懿認為曹操出身不好,認為其出身「贅閹遺丑」。但最後還是被曹操強行闢為文學掾,曹操生性多疑慮,素有「寧可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吾」的性情,因此,懂得審時度勢的司馬懿一直暗藏鋒芒,韜光養晦。而求賢若渴的劉備聞知諸葛亮此人,「三顧茅廬」邀請諸葛先生出山相助。
單從出身來看,司馬懿與諸葛亮差不多,但是從兩位主公對待其二人的態度來看,曹操直入主題,簡單粗暴,某種程度上,司馬懿是被迫的,所以之後的地位也很被動。而劉備不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成功把諸葛亮感動了,所以諸葛亮屬於自願輔佐劉備,匡扶漢室,其地位也自然比司馬懿要高很多。
常言道:「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一點可謂婦孺皆知,耳熟能詳。故經諸葛亮赤壁一戰的胸有成竹的計策,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等等故事,火燒曹軍半邊天,使諸葛亮的社會地位達到峰值,諸葛亮的輔佐,劉備如虎添翼。當然這個時候司馬懿依舊不溫不火,鮮有人知曉。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設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諸葛孔明「三分天下」的計劃是建立在荊州、益州共同擁有的前提之下才可實現的。而關羽丟失荊州後,劉備已經喪失最基本的顧全大局的判斷能力,所以才有了夷陵兵敗、白帝城托孤的淒涼,導致蜀漢面臨巨大危險,而魏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單從這點上看,漸出水面的司馬懿顯然比諸葛亮的優勢更勝一籌。
在戰略上,司馬懿更擅長攻心,且善於抓住時機,集中優勢逐一擊破。在新城一戰中,司馬懿發現孟達的叛魏之心,一邊安撫孟達,一邊快馬加鞭抵達新城,先諸葛亮一步,攻下新城。給諸葛亮北伐中原的計劃再次增加了難度,兩人的新城對決,諸葛亮輸。
經四次北伐出兵曹魏,諸葛亮力挫魏軍,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幾番對決,司馬懿深知其謀略過人,不敢輕舉妄動。遂五丈原一戰中,司馬懿一直按兵不動,以不變應萬變,從這點上看,司馬懿已達到戰略目的,但是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軍撤軍回國,司馬懿卻依舊不敢正面攻擊弱勢的蜀軍。顯然,五丈原一戰,司馬懿輸。
當然,從兩人軍事對決的情況來看,司馬懿更擅長軍事指揮,而諸葛亮在戰略勝於司馬懿,但是由於諸葛亮向來用兵謹慎,故也錯失了很多戰機。所以說,兩人的軍事謀略各有千秋,旗鼓相當,都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皆堪稱三國軍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