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董卓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如何突然變壞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的董卓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如何突然變壞的

大家好,說起董卓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東漢末年曾有這樣一位少年,年少家貧但卻為人仗義,夥伴們來家造訪,因為無錢招待,他便把家裡唯一的耕牛殺掉待客,一副俠肝義膽深受四方豪傑賞識。如果不告訴你名字,你肯定把這種事情往袁紹、曹操身上聯想,但我告訴你這個人的名字叫董卓。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今甘肅定西市岷縣)人,對任何一個稍微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來說,董卓都是如雷貫耳般的反面人物。他借鎮壓黃巾起義崛起,後引兵入洛陽,廢少帝、立新皇、獨霸朝綱,以至於「百官驚怵,天子不寧」。

然而,這樣一個人物真的單純只是為了禍亂天下才登上歷史舞台的嗎?在董卓之前,東漢帝國的權力秩序已經坍塌,那麼在以董卓為代表的西涼集團掌權之後,他們為什麼不能夠重新恢復王朝的正常運轉呢?很顯然,歷史沒有演義描述的那麼簡單,董卓也絕非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但很可惜士族集團的排斥和不合作最終澆滅了董卓重構帝國框架的希望,他只能劫持漢帝、倉皇西逃,最終被倒向士族集團的呂布一戟刺死。

董卓年少從軍,為朝廷征戰四方,在30年的歲月裡,先後與西羌和匈奴的軍隊大戰百十餘場,最後因戰功而被封為斄鄉侯。不客氣地說,在公元189年奉命率兵入洛陽之前,董卓是不折不扣的國之干將、社稷棟樑。不過董卓禍亂漢朝也是從他進入洛陽之後開始的,最典型的舉動便是「擅行廢立」,也就是廢黜少帝劉辯,轉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這就很耐人尋味了,為什麼一個被眾人看好的社稷重臣會在進入洛陽之後迅速蛻變呢?這根本不符合邏輯。

這確實不符合邏輯,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的一點是儘管董卓在西陲戰功赫赫,但他真的被傳統的士大夫階層看好嗎?其次他「擅行廢立」的意義何在?難道僅僅是與士大夫階層結下怨仇?這些問題解決不了,董卓禍亂漢朝的邏輯就無法說通。事實上,那些身居洛陽的士族集團從來就沒有看起過董卓這樣一個來自西涼的邊防軍人,公元189年董卓雖然得到大將軍何進的詔令進京誅殺宦官,但士大夫在心裡卻根本不願意正眼看一眼這個「武夫」。

此刻董卓唯一的本錢就是手中的軍隊,他要重塑秩序就必須讓眾人承認他的權威,而廢立皇帝恰恰是最好的手段。換句話說,董卓並不是因為獨掌大權才得以「擅行廢立」的,相反他是通過「擅行廢立」才得以獨掌大權的。接下來董卓獲得了權力,但也把士大夫階層得罪了個遍,這也為接下來朝臣對西涼集團的排斥和不合作奠定了基礎。沒有人以獨夫民賊為人生目標,董卓也是如此,他原本的想法是做大漢秩序的重塑者,也就是通過籠絡門閥士族來恢復朝廷的正常運轉,可惜士族們卻不買賬。

出於門第之見,朝臣們對這個專橫跋扈、出身貧賤的邊疆武人嗤之以鼻,而無故廢立皇帝更加劇了人們對他的厭惡。終於對董卓忍無可忍的士族組織「義兵」討董勤王,各地諸侯紛紛響應組成聯軍並公推袁紹為盟主,號稱五十萬。董卓得知消息,慌亂之餘更多的是惱怒,但眼見聯軍勢大,不願硬拚的董卓只能避其鋒芒,遷都長安。士族的不合作,讓董卓心灰意冷,從這一刻起,他徹底變成了獨夫民賊。離開洛陽之時,他一把火燒光了這座千年古都,天子百官被西涼軍隊押解西行,一路上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既然無法重塑大漢的權力秩序,那就躲在郿塢當一隻「鴕鳥」吧。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設反間計,「棄暗投明」的呂布殺死董卓,一代梟雄就此走完了命途多舛、罪惡滔天的一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