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熟知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曹操晚年,軍事上漸漸開始有所放鬆,但是對政權的把控上卻是越來越重視。曹魏集團人才很多,有不少的名士才子。這些名士才子中,許多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他們忠於的是正統漢室,而非曹操;他們恃才傲物,往往禍從口出。前文筆者講到荀彧之死,他曾經是曹操的張良,但是,在阻擋曹操的政治路線時,曹操下手也絲毫不猶豫。
這裡,我們提到的才子,他滿腹經綸,卻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因為是個名士,所以曹操討厭他卻不敢殺他,就把他踢給了劉表。劉表後來又把他踢給了黃祖,脾氣暴躁的黃祖可不管他是不是名士,最終將其殺掉。那麼這個名士為什麼會這麼不受歡迎呢?他為什麼會被踢來踢去?他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後人警示的東西呢?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這位才子,禰衡。
禰衡,字正平,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個滿腹才華的人,《後漢書》說他「少有才辯」。和許多文人才子一樣,他也想有個表現的機會,但是,卻沒有人用他。只有他的好朋友孔融覺得,他是個人才,就上表將他推薦給了曹操。曹操是個很愛惜人才的人,所以就表示會熱烈地歡迎禰衡。但是哪裡知道,禰衡看不起曹操,竟然稱病不肯去。不去也就罷了,還背地裡譏諷曹操。
曹操為了給他一下下馬威,聽說他擅長擊鼓,就讓人請他來擊鼓,哪知在換禮服上他又上演了一出當著曹操的面赤身換衣,讓曹操很沒面子。孔融那麼孤芳自賞的人,也看不下去了,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朋友在曹操面前比自己還放肆,就下來說他幾句。之後,他竟然同意見曹操了,曹操依舊表示歡迎。但是沒想到的是,他不但讓曹操空等一下午,後來到了,還在營門口大罵曹操。
曹操自然不能容他,但是考慮到他的名氣,也不能殺掉他,以免讓人覺得他曹操沒有容忍之心。無奈,就將他打發到劉表那裡去了。劉表開始很厚待他,但是呢,不久這個大才子的毛病又犯了,恃才傲物,開始罵人,最終劉表也動了殺心,但是想到,曹操都不殺他,把他弄到自己這裡來了,自己豈能替曹操背鍋。於是,就把他介紹給了黃祖,準備來個借刀殺人。
黃祖是個粗人,根本不吃他那一套,他一出言不遜,黃祖就讓人打他的板子,一挨打他就罵上了,黃祖哪裡有曹操和劉表的深謀遠慮,也不在乎什麼名聲,果斷地將其殺掉,可憐的禰衡死時只有二十六歲。不過,我們想一想,他的死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他那種在哪裡都覺得高人一等,出言不遜,是真正的高風亮節,真正的傲骨嗎?
筆者不這麼認為。禰衡之死,雖然可以說完全是禍從口出,是封建社會專制統治的結果。但是,他自身的因素也占很大一部分。他雖然很有才,別人也很欣賞他的才華,但是他卻不能讓自己的才華得到很好的發揮,雖有才華,但是卻是一個愚者。
他不懂得言語傷人,勝過兵器的道理。他對誰都出言不遜,似乎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的才華。他甚至評價荀彧,只可以憑借他的臉蛋去司儀弔喪。我們知道,荀彧是有名的英俊謀士參謀,而且是漢室的忠臣,但是,他卻如此評價,也可以看出,此人的出言不遜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也注定了他要死在自己的一張嘴上。
戰國時期張良的一張嘴可以成就秦國連橫政策,忽悠幾個大諸侯國與秦國合作。而禰衡的這張嘴,卻成了他自己的催命符,然而他自己卻不能自知。一直還覺得是別人太庸俗,太差勁。他這種完全是一種蔑視整個社會了,是一種絕對的自我為中心。他不懂得與人相處之道,也不懂得換位思考,注定他的才華只能被埋沒,甚至連年輕的生命都要被埋沒。
禰衡如果處在現在社會裡,一定也是一種在企業中很難適應的人。因為他可能會覺得周圍同事都不如他,甚至連領導都不放在眼裡,這樣的人,即使才華過人,終究難有用武之地,他的路,不是別人擋住了,而是他自己給堵死了。他的故事也是值得後人深思和警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