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曹操殺華佗的事情,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華佗是三國時期的名醫,醫術精湛,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關於他的死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三國演義》中說,曹操請華佗為他治療頭疼病,華佗說這病不好弄啊,必須服下麻沸散,讓我劈開頭顱才能治好。曹操一聽,啥?劈開腦袋治病?這不是扯淡嗎?於是,曹操懷疑華佗這麼說其實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就把華佗殺掉。另一種說法稍微複雜些,根據《三國誌》記載,也是曹操請華佗為他治療頭疼病,治了一段時間後,頗見成效,於是曹操就想把華佗留在自己身邊,專門為自己看病,但華佗不願意,於是借口家中有事要回家一趟,回去之後就說自己妻子生病了,要照顧妻子不能出門。
曹操請了幾次,華佗都推辭不來,於是曹操就起了疑心,派人都華佗家中調查,吩咐說如果華佗的妻子真的病了,就賞給華佗小豆四十斛,否則就把華佗抓回來。結果,曹操派去的人一看,華佗的妻子活蹦亂跳好好的,就把華佗抓了回去,最後死在了大牢之中。這兩個版本的故事略有不同,但說的都是殘暴的曹操殺死了當時名醫華佗,那麼真的錯都在曹操嗎?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和華佗無冤無仇的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殺死他?這其中,難道華佗就沒有錯誤嗎?其實,這錯還真的主要是在華佗自己身上。華佗是沛國譙縣人,年輕的時候熟讀經書,名氣也很大。但是當時的寒門學子,如果想要步入士大夫階層,只有一個途徑,就是被貴人欣賞,舉薦為孝廉,才能當官。
根據《三國誌》記載,當時的沛相陳珪和太尉黃琬都曾經舉薦過華佗,但當時的華佗十分自負,他根本看不上這樣舉薦得來的小官,加上那時他已經迷戀上了醫學,就放棄了這兩次機會。「沛相陳珪舉孝廉,太尉黃琬辟,皆不就。」從那以後,華佗專心鑽研醫學,取得了很大成就,遊歷四方行醫,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隨著華佗醫術的提高,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的達官貴人也都來請他去看病。但大家要知道,古時候醫生屬於「方技」,被視為「賤業」,所以華佗儘管是神醫,可以救命,但社會地位其實很低,被人所瞧不起。而華佗在治病過程中,與貴族打交道比較多,這些人就更加瞧不起他,導致華佗的心態逐漸起了變化,他深深地感受到醫生的地位太低下了。
於是,華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意思就是華佗這個時候有些懊悔從事了醫生這個行業,反而羨慕起那些當官的士人了。心態的變化,使得華佗的脾氣變得暴躁起來,因此范曄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毫不掩飾的批評華佗說,「為人性惡,難得意。」就這樣,華佗在懊悔和自責的同時,也在時刻尋找著機會重新步入仕途。終於機會來了,恰巧曹操找到他去看病,這對華佗來說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讓他看到了重新步入宦途的機會。於是,華佗就對曹操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就是,你這病啊一時之間治不好,只有我在你身邊長期醫治,才能延長你的壽命。
這明顯就是危言聳聽,是要以治病為要挾,脅迫曹操封他官爵。可是,曹操也不是普通人,那可是一代奸雄啊,一眼就看穿了華佗的如意算盤,他認為「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於是便拒絕了他。華佗沒有達到目的,就請假回家,托詞妻子生病不去給曹操看病,這明顯還是在要挾曹操。曹操派人瞭解到實情後,便在盛怒之下將華佗關進了大牢。當時曹操的首席謀士參謀荀彧曾為華佗求情,但曹操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可見,當時曹操對華佗殺意已決。身陷牢獄的華佗自知這次玩砸了,於是將畢生醫學心血寫成醫書交給獄卒,希望可以流傳下去。
但獄卒害怕被牽連不敢接受,絕望之下華佗將醫書投進了火爐,獄卒這才覺得可惜,急忙去搶,可惜搶回來的殘卷只有獸醫那部分內容,華佗的絕世醫術就此失傳。也許有人說,說不定華佗真的能劈開頭顱治好曹操的頭風病呢?其實,以兩千多年前的醫學水平和條件,要實施開顱這樣的手術幾乎沒有可能成功。隨便舉一條,那時候無法保證手術在無菌的情況下進行,那麼顱內感染就是大幾率的事,而且那時候也沒有抗生素之類的藥物,一旦感染基本就是死定了。僅此一條,曹操如果真的讓華佗給他做開顱手術,哪怕華佗真的有這個本事,那也是九死一生的事,稍有不慎,立刻就是命喪黃泉。
那個時候曹操正處在關鍵時期,怎麼可能冒這個風險?總結下來,曹操在盛怒之下殺死華佗,固然與其多疑、殘暴的性格有關,但更重要的卻是華佗自己作死,以治病要挾曹操,而華佗這樣的做的根本原因,又是當時社會醫生地位低賤所導致的。所以說,神醫華佗之死,是歷史的悲劇,不能單純的怪某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