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當中,作者一直認為劉備才是正統的漢朝皇室,所以內容總是捧高劉備而去貶低曹操,更別說孫權這種像是要篡位的角色了。在小說中,劉備的形象是很正面的,但是歷史上的劉備可與小說有很大區別。要說到劉備,就會想到他在和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整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織席販履的中山靖王后代,建立了蜀漢政權,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劉備稱帝這件事,當時的形式頗有些讓人玩味。有人說他是眾望所歸。當時他自己是不想稱帝的,只是被諸葛亮他們逼的。但實際上,劉備是十分想當皇帝的。當時蜀漢就是劉備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他稱帝,其他人都是開國功臣,有從龍之功,個個喜氣洋洋,高興得合不攏嘴。蜀漢朝堂卻有三個大臣,唱起了反調,堅決反對劉備稱帝。三國到達最為巔峰的時期,曹魏首先稱帝,曹丕篡位之後直接稱帝,但他卻沒有將當時的漢獻帝劉協處死,反而還把他封為了山陽公這樣一個爵位。那麼曹丕的稱帝對劉備和孫權有什麼影響呢?
在蜀地,那些善於投機的人就在瘋傳曹丕弒君自立了,他們的目的不過是讓劉備上位具有道義和法理上的可行性,但是有三個人表示了反對,結果結局一個慘過一個第一個劉巴,劉巴少年出名,多次拒絕荊州牧劉表的聘用,劉備要稱帝,這事情是攔不住的,那索性就不攔了。不僅如此,他還為劉備起草了登基詔誥。然而,劉巴是個清高的人,讓他做違背本願的事,那比殺掉他還難受。
第二個人費詩,相信大家對此人都不陌生,他就是出使荊州宣讀詔書拜關羽為前將軍的人,還通過巧言成功化解了關將軍對於黃忠的不滿。先效力於劉璋,擔任綿竹令,在劉備討伐劉璋,率軍抵達綿竹城下時,他便開城投降,因此得到劉備重用。費詩出發點是在為劉備著想,認為太早稱帝,必將會引起大亂,成為天下人的把柄,劉備聽後,非常的不高興,一怒之下便將他貶為郡守。第三個人雍茂,在歷史上記載只有隻言片語,是劉備身邊的主簿,身份既不是名士,也沒有很大的官職,但是雍茂在蜀漢的地位卻是相當重要,他在提議劉備暫緩稱帝時,劉備把他給殺掉了。
這幾位大臣一個比一個慘也更令證明劉備對於稱帝的真實態度劉備稱帝並不是眾望所歸的,對於他稱帝的這件事情,他的很多心腹都是反對的態度,但是劉備卻是一意孤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選擇犧牲這些大臣。不過劉備為此也失去了民心,付出了代價不過對於劉備來說,估計他也是等不了的,他已經是花甲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