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曹丕為何要直到臨死前才肯冊封太子?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東漢末年,漢獻帝已經淪為傀儡,真正的當家人是貴為魏王的曹操。其實依照曹操的權勢和能力,要稱帝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曹操沒這麼幹,當然不是他不想,只是時機不成熟,南邊那兩位老冤家--劉備和孫權--是時刻準備著,只要曹操一稱帝,這二位會毫不猶豫的,以最快的速度扯起「討伐曹賊」大旗,這種賠本買賣曹操是不會幹的。但是奪天下是曹家人的夢想,這事兒還是得盡早落實,於是曹操在「臨走」之前把一切路子都鋪好了,就等著曹丕去走完這「最後一程」。
曹丕果然沒讓老爹失望,在曹操去世自己繼承魏王位的同年,就逼著劉協禪位給自己了,這場禪位大戲整整表演了一個多月,終於曹丕在「無法推辭」的情況下,接受了劉協的禪位。你說這曹丕多矯情,怎麼就不能跟孫權似的,勸諫稱帝僅「一個回合」就欣然接受了。
不管怎麼樣,曹丕當上了皇帝,完成了曹操的遺志,建立了大魏國,只可惜曹丕才幹了七年就一病嗚呼,撒手人寰了,享年40歲,真是英年早逝!就在去世的前一天,曹丕才決定冊立嫡長子曹叡為太子,同時任命陳群、曹真、曹休和司馬懿輔政。為什麼曹丕到臨死之時才確定冊封曹叡為太子呢?答案就是曹丕其實很不待見曹叡。可以說曹叡這個繼承權真是來之不易啊。
那麼為什麼曹丕不喜歡曹叡呢?
這個要從曹叡兩個母親說起,你沒看錯是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母甄氏(具體名字不詳,一說名叫甄宓),和後母郭女王。甄氏出生在官宦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理而且文化素養也很高。東漢末年戰亂四起,老百姓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甄家是當地的大戶人家,戰亂期間利用家裡的穀物低價收購了大量財物,甄氏當時只有十幾歲,於是勸說母親(甄氏父親在其三歲時便去世了)「戰亂期間,收穫這麼多金銀身外之物,可不是一件好事兒,眼下外面到處都是飢餓的災民,不如我們將家裡的糧食拿出來賑濟四方災民,這也是積德行善的好事啊」。於是,家裡人開倉賑濟,無償接濟災民。這件事可以看出來,甄氏這個人很善良,而且不貪圖富貴。
曹丕繼承魏王位後就更加寵幸郭女王而冷落甄氏,並同時將郭女王和甄氏冊拜為夫人。曹丕當上皇帝之後,遷都洛陽,將郭女王冊封為「貴嬪」,地位僅次於皇后,而甄氏依舊為夫人,顯然郭女王已經踩在了甄氏的「頭上」了,並且更加過分的是,曹丕帶著郭女王到了洛陽,而把甄氏留在鄴城,於是備受冷落的甄氏難免有些怨言。
郭女王想要當皇后,甄氏這塊「絆腳石」是一定要踢掉的,於是一場後宮鬥爭大戲上演了,郭女王先是一頓匯報甄氏在鄴城的怨言,進而把甄氏和小叔子曹植的緋聞匯報給了曹丕,於是曹丕大怒,三尺白綾「快遞」到鄴城,甄氏香消玉殞,據說甄氏死後以發遮面並嘴中塞糠,可憐賢德淑惠的甄夫人竟落的如此下場,曹叡也因此由齊公(公爵)被降為平原侯(侯爵),此時曹叡只有17歲,僅僅是為少年。
黃初三年,郭女王終於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皇后,你一定以為這女人是「心機婊」,當上了皇后,還不得雞犬升天。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郭女王不但孝順婆婆,還經常給其他妃子掩飾錯誤。不但如此,她對自己家人也很有約束,經常告誡他們不可以因為是我的親戚,做事情便可以破格甚至不講原則,所以人民群眾對她評價還是頗高的。
雖然郭皇后母儀天下之形象工程做的可謂完美,可是她的「肚子」就沒有那麼爭氣,遲遲不見有喜,廢長立幼的計劃不得不一拖再拖。曹丕見郭女王沒有子嗣,就下詔令讓曹叡稱郭女王為母並奉養郭女王,這個曹叡當然不情願,而且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曹丕知道曹叡態度如此惡劣,「廢長立幼」四個字瞬間又閃現在了腦海裡(其實這四個字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他的腦海),曹丕打算立曹禮為太子,曹叡知道這個消息後,趕緊轉變對郭女王的態度,母親長母親短,對他的後母極為孝順,郭女王畢竟是女人,又沒有子嗣,見到曹叡對自己如此恭敬,便對叡兒疼愛有加,有了後媽這個夠大夠強的後盾,曹禮當太子是甭想了。當然曹丕是有主見的,不是什麼事兒都老婆說了算,雖然曹禮沒當上太子,你曹叡也不見得有戲。
老臣劉曄對這位少主的評價那是相當的高,劉曄是曹操時期二代謀士參謀中的佼佼者,此人聰明程度不在郭嘉之下,只可惜不太懂得政治,也不大會溜鬚拍馬,因而在曹丕時代不大得志。有一次曹叡單獨召見了他,與他交談許久,交談之後劉曄給曹叡的定位為「有秦皇漢武一般的能力與膽識,只是人年輕了些」,很多人都認為劉曄的評價未免過高了吧,這個耿直的老頭兒也學會拍馬屁的了?事實上,劉曄還是那位耿直而又聰明的老頭。
輔政大臣,真是讓新皇帝歡喜也讓新皇帝憂,輔政就必定會幹政,隨著曹叡皇位坐的越來越穩,「大權獨攬」四個字在他的腦海裡出現的頻次越來越多了。而同時,這四位大臣之間也是矛盾重重,說白了都是權力那點事兒。這其中怨言最大的就是曹休,作為四位輔臣中唯一的、正宗的宗室皇親,由於坐鎮江東,沒能夠參加曹丕的托孤大會,導致自己地位偏低,這的確讓曹休十分不爽,尤其是低於那位「假」宗室曹真(曹真是曹操養子,本性秦),著實讓曹休憤懣不已。而這一切,早就被政治嗅覺極其敏銳的曹叡所熟知。
曹叡本著有矛盾就得調和的原則做了一次人事大變動,而且變動也十分突然,具體如下: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陳群為司空並錄尚書檯事而司馬懿為驃騎將軍,大司馬是全國軍隊總司令,武將類官職之第一把交椅,所以曹休的官職一下子超越曹真,心裡頓時舒服了,而曹真也別鬱悶,自己也是連升五級坐上二把交椅,結果也很不錯,所以二曹之間的矛盾化解了。至於陳群,那就是明升暗降沒了實權。不過這一切只是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