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曹彰是曹操和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且不論曹彰的身份如何,曹彰少年英武,深得曹操喜愛。在曹操去世後,曹彰在在進京的時候突然病死,是不是有些蹊蹺?
對此,《世說新語》一口咬定曹彰是曹丕毒殺的,還說曹丕殺掉曹彰以後,隨即又想除掉東阿王(曹植)。卞太后大怒,向曹丕說:「你已經殺掉我的任城王,不能再殺我的東阿王!」
那事實真相是不是這樣的呢?一起來分析一下:
延康元年十月,曹丕篡位稱帝,改國號為魏,改年號為黃初,以十月為黃初元年十月。
黃初元年只有十月到十二月,一共不滿三個月。
次年,黃初二年,曹丕升曹彰為鄢陵公。又一年,黃初三年,曹丕升曹彰為王。封在任城,稱為任城王。任城是今日山東省的濟寧縣。
黃初四年,曹彰奉旨准許進京。當時的京城已是洛陽(以前魏王國的都城是鄴縣;漢獻帝劉協的帝國朝廷在許縣。曹丕篡位以後,定洛陽為魏帝國的京城)。
曹彰留在洛陽京城沒有多久,便忽然於六月甲戌日死在「旅邸」之中。
《魏氏春秋》說曹彰是氣死的。說他來到了京城,而皇帝曹丕不召見他,他坐了冷板凳,氣死。
《世說新語》有另外一種說法:他陪曹丕下圍棋,在卞太后的小樓之中。曹丕請他吃棗子;在棗子裡放了毒藥。曹彰中毒,想喝水。卞太后叫人用瓶罐取了水來。曹丕卻叫人把瓶罐打壞。卞太后來不及穿鞋,赤腳,自己到井旁去汲水,又找不到汲水的工具。於是,曹彰去世。
《世說新語》與《魏氏春秋》的記載,均很難是「實錄」;至多是傳聞而已。傳聞未必全無根據,而加油添醋,勢所難免。「想當然耳」更是千古好談他人是非的人的十分方便的口頭撣。
我卻也並無為曹丕洗刷之意。只是覺得他僅有「罪嫌」,而無「罪證」,我們不可以輕易判他一個殺害同胞兄弟之罪。
話說回來,在曹植所寫的誄【lei】詞裡面,確有一些引入深思的暗示。這誄詞,前面是小序,後面是誄詞的本文。本文包括有下列幾句:「孝殊閔氏,義達參商。溫溫其恭,爰柔克剛……如何奄忽,景命不遐。同盟飲淚,百僚咨嗟。」
奇怪的是,曹植別的典故不用,偏要提起那兄弟不和的神話中的參與商。曹植又大膽說出了「以(爰)柔克剛」四個字。這分明是說曹彰在生前委屈得很,用他的柔,侍候曹丕的剛(曹丕以前在曹操面前固然是溫顧得很,後來做了魏王與皇帝,對諸侯與大臣很不客氣)。
曹植誄詞中的最有深意的八個字,是「同盟飲淚,百僚咨嗟」。在普通的情形之下,一個王爺死了,百僚與諸侯大家哀悼一番,也就了事。這曹彰死了,為什麼同盟(諸侯)要把眼淚嚥下肚裡去呢?為什麼百僚要「咨嗟」呢?因此我才敢說,曹丕是有殺弟的「罪嫌」(雖則罪證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