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劉禪為何樂不思蜀甘願做階下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劉禪為何樂不思蜀甘願做階下囚

劉禪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主要是寫關於蜀國後主劉禪的故事,在蜀國投降魏國之後,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故意當著劉禪的面安排了蜀國的節目,並且還故意問劉禪感受如何,劉禪回答說:「在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從此之後,人們便把樂而忘本的,沒有對故國國土的思念的人稱之為「樂不思蜀」。

電視劇《三國》劉禪扮演者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個國家各自佔據一方土地,連年征戰不停。其中,劉備割據的地方被稱為是蜀國。劉備在張飛、關羽等人的幫助下打下了江山,自立為王,在他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劉禪。劉禪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主,整天無所事事,在諸葛亮死後,蜀國也逐漸衰落。

一次,魏國的軍隊攻打蜀國,蜀國抵擋不了魏國的軍隊,終於慘遭失敗。劉禪在大臣的建議下,選擇了投降,做了魏國的人質。投降之後,司馬昭把劉禪安置在京都中,還封他為安樂公。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的昏庸,但是對他還是有些懷疑,怕他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於是想找機會試試他。

在一次宴會中,司馬昭故意叫人在劉禪面前表演蜀國的節目,跟隨劉禪的人各個看了非常難過,但是司馬昭看見劉禪正長著嘴巴看得高興,於是就故意問他:「你故鄉嗎?」劉禪卻說:「我在這裡很快樂,我不想念蜀國。」在散席後,劉禪的臣子跟他說:「下次他再問你,主公應該哭著說我非常想念蜀國,這樣可能會感動他,會放我們回去。」果然,司馬昭又問了劉禪這個問題,劉禪照著說了一遍,司馬昭看他樣子說:「這是別人教你的吧?」劉禪驚訝地說:「對啊,正是別人教我的,你怎麼知道呢?」

劉禪做了階下囚

歷年來歷史學家們對後主劉禪的評價就是無能懦弱、賢愚不分,其中令人唾棄的就是他的不戰而降。「樂不思蜀」這個成語讓劉禪徹底成為了一個反面人物,把他認定為是一個窩囊廢,從而進行書面上的討伐。但是,卻沒有從更深的層次去挖掘為什麼他要選擇投降。

電視劇《三國演義》劉禪扮演者

話說在曹魏攻打蜀國的時候,劉禪非常清楚如果選擇抵抗,那麼士兵的傷亡會很大,而且極有可能血流滿城,導致百姓遭殃。所以,為了保全百姓,劉禪經過幾番思考之後選擇了開門投降。劉禪投降後,被魏軍帶到了洛陽,並且還封為安樂公。這樣一來,雖然多了一個罵名,但起碼是保住了百姓的性命和財產,不論怎麼說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呆在洛陽城中,司馬昭如果想要殺掉劉禪,那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身為階下囚的劉禪也明白這一件,不僅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且包括蜀國的百姓和臣子的命運鬥掌握在他的手裡。所以,想要讓司馬昭放鬆警惕,那就是讓他認為自己的無能和懦弱,這樣的話便不會引起司馬昭的顧慮。而正是這句「此間樂,不思蜀」正是劉禪給司馬昭放的一個煙幕彈,在司馬昭的面前留下一種「我不憂愁」的形象,這樣才讓司馬昭放鬆了警惕,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那種情況下這是最智慧的舉措了,可以說是上上策。在這個問題上,劉禪可以說是一個大智若愚的智者了。

劉禪其實不傻

劉禪,蜀漢後主,小名為阿斗,劉備的兒子。劉備在入蜀之後,立劉禪為太子,在公元233年繼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後來投降曹魏,蜀漢滅亡。有很多認為劉禪是弱智,主要表現在親信小人、不戰而降和沒心沒肺,但是事實上劉禪並不傻,而是一位被歷史扭曲的大氣君主。

電視劇《三國》劉禪扮演者

劉備在臨終前特意囑咐劉禪要聽從諸葛亮的意見,代諸葛亮像父親一樣。劉禪也做到了,雖然諸葛亮大權獨攬,但是劉禪還是做到了謙讓,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按照常規,諸葛亮應該把政權還給劉禪,但是他卻沒有那麼做,他依舊把二十多歲的劉禪當作小孩,還要教劉禪像教小孩一樣,告誡他要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成年的劉禪為了大局著想,於是委曲求全。

諸葛亮違背了劉備讓起輔政的囑托,進而選擇了代政並且長期讓自己的軍隊在外面,這是君臣的大忌。儘管劉禪跟諸葛亮存在著一些不和諧,但是劉禪為了大局著想還是盡量地克制自己。諸葛亮在錯用人之後非常自責,劉禪便安慰他,諸葛亮選擇自貶。為了不影響諸葛亮的權威,在他打了勝仗之後,就恢復了他原來的職務。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傳來的時候,劉禪竟然哭倒在了龍床上,等到靈柩運回來的時候,劉禪率領文武百官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進行迎接。劉禪的行事,既得到了民心,也順從了民意,也使得蜀國的政權的穩定得到了保障。如此年輕的皇帝能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地體地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是自古以來都未曾有過的事情。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