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劉虞為何寧死不聽袁紹的安排不當皇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劉虞為何寧死不聽袁紹的安排不當皇帝?

應該說,劉虞在當時的形勢下,有可能也有資格當皇帝。那劉虞為什麼不當呢?

因為袁紹等關東諸侯意見不一。

雖然袁紹和韓馥認為,推舉新君才是對抗董卓的最好方式,可是卻遭到了盟軍中兩位骨幹成員的反對,一位是曹操,一位是袁術。

曹操認為:「吾等所以舉兵而遠近莫不響應者,以義動故也。今幼主微弱,制於奸臣,非有昌邑亡國之釁,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雖然後人多認為曹操是亂世之奸雄,其實就當時的曹操來看,更多的是漢室之忠臣。曹操認為,關東諸將之所以能夠聚集在一起,就是因為剷除國賊,匡扶朝廷的大義。現在雖然漢獻帝劉協年紀小,又被董卓控制,可是漢獻帝劉協是名正言順的漢靈帝的兒子。人家又沒有向昌邑王一樣荒淫失德,怎麼能夠說廢就廢了呢。如果真的那麼多,和國賊董卓有什麼不同?曹操義憤填膺的說,就算你們所有人都擁立新君,可是我的心中只有漢獻帝劉協一人!

在關東諸侯中,有位叫做鮑信的將軍,曾經高度評價曹操,叫做:「夫略不世出,能撥亂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雖強必敗。」袁紹在當時為天下豪傑所仰慕,可是鮑信卻不屑一顧,只因我袁紹心中考慮的不是撥亂反正,而只是藉機擴大地盤,謀取私利。就算一時強大,最終也必定失敗。

袁術呢,和曹操不同。袁術自認為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論起勢力,論起關係,天下無人能出其右。,袁術心中就想著有一天自立為帝,但在當時,袁術的力量還不夠。袁術就說:「聖主陪睿,有周成之質,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乃雲今上『無血脈之屬』,豈不誣乎!又曰「室家見戳,可復北面」,此卓所為,豈國家哉!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他!」

袁術的話說得冠冕堂皇,許多時候大義在這些政客們看來,不過就是一個工具,可以隨意扭曲。袁術高度評價漢獻帝劉協,認為漢獻帝劉協有周成王的資質,雖然現在年紀還小,可是必定成為一代聖君。就算是現在遭受到董卓的挾制,不過是個小小災難,考驗而已。想袁紹等人編造什麼漢獻帝劉協不是漢靈帝的真正兒子,完全都是胡扯。袁紹還曾經勸說袁術,說自己袁家老小都被董卓殺掉,怎麼能夠還對董卓稱臣。袁術故作聰明的回答,說你袁紹推理錯誤,袁家人被殺是董卓干的,又不是漢獻帝劉協干的,為什麼就不能對漢獻帝劉協稱臣呢?袁術表示:我一顆紅心獻給朝廷,一心想的就是消滅董卓,絕對不考慮其他!

曹操和袁術雖然品格有高下,出發點各有不同,但是在擁立新君上表示了不滿,這樣關東諸侯意見就出現了分歧。

劉虞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能接受袁紹的建議。

在千年之後,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屬下以黃袍加身,趙匡胤就勢稱帝。那是因為趙匡胤是全軍主帥,上下一心。而現在呢?

劉虞雖然是漢室宗親,但不過是關東諸將之一,袁紹才是關東聯軍盟主。袁紹擁立劉虞後,會主動獻上兵權,真正臣服劉虞嗎?很難說,依照袁紹的性格九成不會。既然袁紹都不是真心擁戴,曹操、袁術又極力反對,劉虞怎麼能夠還往火堆裡跳呢?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劉虞和關東多數將領都不同。面對天下大亂的局勢,許多人都想著割據一方。比如說同樣是漢室宗親的劉焉,就找找的為自己找了個益州刺史幹著,後來就封閉蜀道,割據一方了。公孫度擔任遼東太守,也倚仗位置偏遠,朝廷無法顧及,在遼東稱王。袁紹呢,後來幹掉韓馥,割據冀州,後來又向四周拓展,也攻打過劉虞的幽州。袁術先是佔據南陽郡,之後又盤踞揚州、淮河流域等等。包括曹操,也在兗州稱霸,劉備也不甘寂寞,在徐州自封州牧。

劉虞不同。

劉虞作為幽州牧,對幽州的將軍公孫瓚殘忍好殺一直很不滿,最後兩人矛盾無法調和,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幽州的百姓沒有不痛哭流涕的。

當時,劉虞派了一位叫做田疇的使者向朝廷上表,表示對朝廷的忠心,等到田疇回來的時候,帶了皇帝的聖旨。當時劉虞已經被殺,田疇沒有把聖旨送給公孫瓚,而是直接來到劉虞的墳墓前讀給劉虞,大哭之後才離開。

當時,公孫瓚嚴厲禁止人們祭奠劉虞,得知田疇的事情之後,公孫瓚大怒,把田疇抓了起來,質問田疇為什麼不把聖旨交給自己。

田疇回答說:「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章報所言,於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且將軍既滅無罪之君,又雒守義之臣,疇恐燕、趙之士皆將蹈東海而死,莫有從將軍者也。」

田疇表示,漢室衰微,天下大亂,許多人都懷有異心,可唯獨劉虞不失臣子的忠臣節義。皇帝的聖旨,對於公孫瓚沒說什麼好話,給你公孫瓚看了也不自在。更何況你公孫瓚背叛了沒有罪過的國君,又殺掉了堅守節義的臣子,我田疇都擔心整個燕趙的有志之士寧肯到跳海而死也不願意跟隨你啊。

公孫瓚沒話可說,只好放了田疇。

如此忠義的劉虞,自然不可能自立為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