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操,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文學經典,刻畫了太多典型人物。除了劉備、曹操等個人形象,"五子良將"、"五虎上將"和"八虎騎"等群像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然而有趣的是,故事裡曹操這個擁有五子良將和八虎騎的梟雄,卻偏偏時常對只有五虎上將,總體實力比自己弱不少的劉備投去艷羨的目光。
曹操這是怎麼了?這"委屈巴巴"羨慕別人的模樣,可和他梟雄的身份怎麼看都違和。
然而我們若是從曹操這個形象和《三國演義》全書兩個層面的三個角度去看,曹操對劉備的羨慕其實是合情合理的。曹操形象的豐滿離不開各種感情的流露
如果我們要找出一個詞語形容《三國演義》之中的曹操,那"梟雄"或是"奸雄"怕是名列前茅。羅貫中給曹操安排的初登場,就是幼年曹操裝病誆騙叔父。這讓狡猾從一開始就成為了他的特徵。而後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曹操又把豪傑的標籤牢牢地貼在自己的身上。
然而對於一個文學形象而言,僅僅有"梟雄"這樣的關鍵詞,這個人物依舊是不夠清晰的。羅貫中必須再通過更多的情節,從更多方面去展現曹操的種種。因而最後,曹操也會羨慕別人,成為了羅貫中選中以塑造曹操形象的一個角度。
在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中,曹操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而說出的那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就是羅貫中讓曹操羨慕劉備的一個典型。
此時的曹操已是一朝宰相,而劉備不過是為避鋒芒而整日在菜園子裡埋頭種菜的"左將軍"。兩人實力差距如此之大,就是街邊小兒恐怕都能明白。可曹操卻把劉備抬到和自己等同的地位,言辭之中透露著對劉備"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羨慕(雖然曹操覺得自己也有這些特質)。
如此,我們在像劉備一樣懷疑曹操這句誇獎的真實性的同時,就會先入為主的認為曹操是擁有這些特質的,然後才會想到劉備擔不擔得起這句評價,以及曹操是不是在試探劉備。
雖然這樣的曹操不太像古代豪傑而有些許像今天的"白蓮花",但這些艷羨一方面體現了曹操的心思深沉,一方面也能肯定他確有過人之處。是故羅貫中讓曹操對劉備流露出艷羨之情,是能達到豐富曹操形象的效果的。
曹魏與蜀漢的鬥爭使得曹操不得不承認對手的優勢
雖然三國之爭的最後贏家是曹魏,但在曹操尚且在世時,三家政權總體是呈現鼎立局面的。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狂,也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理性。所以面對劉備和他的蜀漢政權,曹操能夠看清雙方各自的長處。
如此,曹操肯定甚至羨慕劉備的一些成就,就成了一種自然。
且曹操的求賢之心,其明顯程度堪比"司馬昭之心"。他並不缺對自己忠心的人才,卻還是一直希望招攬到更多的文臣武將。所以他率領著"五子良將"和"八虎騎"卻還眼饞劉備的"五虎上將",也是件很符合他的個性的事。這一點,劉備的結拜弟兄關羽也可以現身說法。
《三國演義》的基本立意是"尊劉貶曹"
不同於《三國誌》等正史的"尊曹貶劉"傾向,脫胎於民間的《三國演義》是站在反對統治階級暴虐統治的民眾一方的。因此在確定了這一基調之後,曹操這類代表現實官方的角色就注定了會被醜化。
在正史之中的曹操是文武皆通而叱吒風雲的非凡人物。他幾乎什麼都會,也什麼都不缺,看起來並不是會羨慕別人,甚至是羨慕一個不如自己的人的。
所以羅貫中若是想要在書中表達"尊劉貶曹"的思想,自然就要把曹操從神壇"拉下來",讓他有一些乍一看並不符合其英武形象的表現。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曹操作為《三國演義》中的"反派",其對他人有羨慕之情是一種立意需要。且讓他羨慕作為主角的劉備,還能"一箭雙鵰"地體現"尊劉"思想。
是故說到底,曹操在《三國演義》裡對劉備心生羨慕,不是他"崩"了"人設",而是他"人設"正是如此。也幸得羅貫中將曹操這個形象如此定位,如此描寫,我們這些讀者才會關注到《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才會對他又敬又恨。
若羅貫中當初只片面地展現曹操的"奸偽",那曹操在今天可能也就沒這麼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