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軍事才能相當,而且他們兩個是相互牽制的關係。如果諸葛亮或者蜀國戰敗,曹操不會留下功高蓋主,不可捉摸的強敵司馬懿,反之亦然。諸葛亮後來敗於司馬懿手中是千古憾事。諸葛亮和龐統在《三國演義》中的角色也很像,伏龍鳳雛都是可安天下之人,可惜龐統在落鳳坡殞命,還沒來得及展示屬於他的光輝,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諸葛亮龐統
對於這三個難得一見的天才,後世禁不住猜想,如果是龐統對上司馬懿,結果如何。先看諸葛亮和龐統用兵謀略的區別。在取荊州時,兩人意見完全相反,諸葛亮要取,龐統要棄。諸葛亮認為此時蜀漢處於瓶頸期,如果不冒險突破,蜀漢只能等待滅亡,而龐統則認為,此時蜀漢勢力不強,懷璧其罪,奪荊州會打破目前安穩局面,應該徐徐圖之。
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在面臨困局想要衝一把的謀士參謀,而龐統則是一個前瞻後顧,找好退路,萬事俱備才動手的謀士參謀。再看諸葛亮和龐統對於出兵態度的區別。當陽之戰,諸葛亮想要拿下荊州,劉備為保持自己仁明大義的人設,假意說「吾不忍也」,諸葛亮就真的不再提及此事。取益州,劉備還是用重信於利的借口說了:吾不忍也。」這句話。
可是龐統卻一再堅持,甚至洗腦劉備這不是不道德不講情誼,而是時局所迫,作戰本來就應該因時而變。由此可見,諸葛亮彷彿是個淡然的君子,「我只管提意見,聽不聽由你」;而龐統則是一個標準的謀士參謀,只要有利於我,就要努力達成目的。
劉備托孤時的局勢是,蜀漢一方日益衰落,沒有強大的後援力量,所以只有一次異軍突起的機會,成則勝,不成則亡。諸葛亮不敢冒險行事,只能穩紮穩打,但是剛好碰上司馬懿也是一個穩紮穩打,好用戰略防禦來拖垮對手的人。諸葛亮身為弱方,如果真的打拖延戰,只能慢慢耗死。如果是龐統,龐統則會拚死一搏,可能剛好就是破司馬懿戰略的方法。